9月26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清水河校区品学楼A102教室不时传来阵阵掌声。隔窗望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在和30多名同学在课堂上亲切交流。这位精神矍铄、慈祥可敬的老人不是一般人,他是同学们眼中的大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郭桂蓉院士。在这天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18级6班学生的专业课堂上,该班班主任付毓生老师将这位大科学家请进了学生课堂,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

“人的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读书的时光”。郭院士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经历谈到,以前生活和求学条件很艰苦,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考入原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工程系。1959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学习一年后,1960年进入苏联莫斯科筎可夫斯基*****工程学院学习。郭院士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寄语同学们珍惜现有的学习机会,努力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充实自我。郭院士表示,直到现在,他都保持着每天读书的习惯,60年来始终如一。“人的成长就像树木一样,树的根部是基础,因此,要注重积累和基础知识的学习”。郭院士鼓励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看跟本专业相关的文章,坚持不懈的学好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和科研打好坚实基础。

郭院士对初入大学的同学们今后的学习方法也提出了建议。他告诉同学们,既要时刻关注研究领域的成果、阅读专题研究的论文,同时也要关注现实中根据理论做出来的具体设备,只要这样才能将理论与现实结合,做到知行合一。郭院士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研究领域,将雷达探测和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娓娓道来,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不时提出问题。郭院士饶有兴致地对同学们的提问一一进行了耐心解答。
交流会最后,郭院士对班上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希冀。“现在是你们发展的最好时期,通信电子领域的很多问题需要靠未来的你们来解决,你们要有‘敢问路在何方’的魄力与勇气,这也是我们团队最喜欢的歌曲。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希望你们坚持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奋斗之路,为强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参与交流的同学表示,没有想到自己刚来电子科大,就能在班级课堂上遇到院士,这应该就是之前听大家说的“成电就是随处可见讨论,转身遇见大师的地方”,很激动更感到很幸运。

据悉,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合力,切实构建“三全育人”格局,自2018年年初开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认真贯彻以人才培养为宗旨,整合资源、深度协同、全员发力、全面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希望通过以众多教育者高尚的品德与渊博的学识影响和激励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人生目标的同时,为学生打开科学的一扇窗。该项工作在院内外得到了广泛支持,迄今为止,学院“师说”系列讲座已经开展三期、学院为每个本科班级配备了班主任,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75%。本次“院士进班级”活动也是通过班主任老师,为同学搭建起了与大师大家近距离接触的平台。未来,学院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