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快看,我的灯泡亮起来了,好神奇!”吉斯㑊月一边高举着手向小伙伴展示组装好的手摇发电机,一边满脸高兴地说道。
乡村儿童对于科技知识充满渴求,大学生们正是帮助点亮他们科技梦想的好朋友和“好老师”。
7月10日,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蒋迪、学生科辅导员、学院“信仰之光”大学生新思想宣讲团来到大凉山腹地——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师生联合开展中小学生科普小课堂,并带着他们完成科技小制作。宣讲团10名成员参加活动,他们均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本科生第七党支部成员。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非常有趣的电磁、电流实验。”宣讲员邓创是这次科普课堂的主讲人。他结合生活中最常使用的电灯、手电筒,向小朋友们讲解电流知识,以“电小人”“磁小人”等形象生动的比喻,让大家对电磁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视频教学环节,邓创带领小朋友们观看了磁现象的科普视频,学习了从汉朝的磁石到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再到现如今的电磁技术。孩子们眼睛紧盯着屏幕,聚精会神地听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基础讲解结束后,宣讲团成员带小朋友们动手操作“电磁小火车”试验。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推动“小火车”做转圈运动,在感受神奇的电磁现象的同时,也感受着科技的魅力与力量。

随后,在宣讲团成员的帮助下,孩子们分组拼装实验器材,协作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手摇发电机”。一位名叫曲木子杰的小男孩说道:“我要把‘发电机’带回家,给爷爷奶奶看。”一盏、两盏、三盏......随着教室里亮起了孩子们亲手点亮的一束束灯光,大家热情高涨、心情激动,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那一刻,点亮的不仅是手里的“灯泡之光”,也是孩子们心里探索科学、学习科技的理想之光。

曾经的三河村是凉山州深度贫困村,儿童科教水平落后,中小学生科技素养较低。如今的三河村已经脱贫奔康,村民们更加注重青少年教育,让更多彝族阿依们学习文化知识,回报建设家乡。
“今天的试验真有趣,明天我还要来!”“哥哥姐姐,你们能教教我做数学题吗?”在科普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和宣讲团成员们围坐在一起聊天。在村民广场,大学生和中小学生们手拉着手围成圈,齐唱《歌唱祖国》和《不要怕》,响亮的歌声回响在三河村的山间。
盛夏时节的三河村,静谧而美丽。“信仰之光”宣讲团的成员们利用学科知识,为三河村的中小学生们带来有趣又“有料”的科普小课堂,帮助他们感知科学技术的奥秘,在心里埋下一颗了解科技、探索科技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