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聚焦教学科研提质、学科竞赛突破、实践育人深化、迎新校友联动等核心任务,组织开展系列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工作,在学术交流中拓宽视野,在创新竞赛中斩获佳绩,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担当,在服务保障中传递温度,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学术交流搭平台,校企协同育英才
学院以学术交流为纽带、校企合作为抓手,持续深化教学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科发展注入活力。
7月16日—21日,由中国电子教育学会指导,云南大学、武汉易思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高等学校信息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师资研讨会”在昆明召开,学院保骏老师围绕信息与通信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从“实验顶层设计、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实验设备设计”三个维度作大会报告。

7月13日,段景山老师在武汉“新一代信息通信产教融合交流研讨会”上,以“AI 专业教育+产教融汇双赋能,培育新时代电子信息类数智人才”为题,向全国高校及企业代表介绍学院 AI 融入教学各环节的实践经验;8月22日,其又在郑州“数智赋能 协创未来,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教学改革论坛”作专题报告,进一步推广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与课程建设成果。


8月17-18日,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凌翔在新疆大学“2025 年全国《通信原理》教学及通信新技术研讨会” 上,以“系统牵引,专业协同,学科综合,构建信息与通信实验教学体系”为题,汇报实验教学体系两年建设规划。

此外,学院“系统牵引,专业协同,学科综合,构建信息与通信实验教学体系”成果,在第十九届高校电子信息学院院长(系主任)年会暨第二届高校电子信息学科建设大会上,获中国电子学会2025 电子信息教学成果大赛三等奖。
校企合作方面,学院持续推进访企拓岗,暑期先后走访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航天科工第二研究院、京东集团、VIVO公司等1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围绕人才需求、培养方案优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展开深入交流,为学生搭建实践锻炼与就业通道。


同时,通信与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序推进教育部重大设备更新项目验收,牵头构建跨学科空天地信息综合系统实验教学平台,完成嵌入式系统、通信、网络、物联网及雷达探测、电子对抗等领域实验设备验收,在电路与微系统、通信与网络等四大领域形成系统化实验条件。

此外,7月13日-18日,学校举办“弘扬延安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辅导员国情研修班,学院党委副书记耿宝莹、学生科科长雷蕾深度参与,先后赴西北工业大学调研学生思政教育与辅导员队伍建设,走访中兴通讯西安研发中心、西安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为后续学生工作与校企协同育人夯实基础。


学科竞赛创佳绩,国际交流拓视野
学院始终将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暑期指导学生在多项国家级赛事中斩获佳绩,同时积极拓展国际交流渠道,为学生搭建全球化成长平台。
8月14日-17日,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深圳举行,学院学子表现突出,不仅助力学校斩获技术竞赛团队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更夺得全国仅三项的最高荣誉“研电之星”(学校首次获此殊荣);在企业命题赛道,学校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学院姚佰承、孙敏等8名教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学校获“优秀组织单位”。

7月15日-21日,第十二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中,学院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其中工程实践赛道一等奖2项(含研究生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产教融合5G+创新应用设计赛道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IT基础通识赛道二等奖1项。

学院“大唐杯”大赛教练组从年初组织报名开始,备赛、开展省赛及国赛的比赛训练等工作,历时半年共组织全校260余人,110支队伍参赛,获得赛方颁发的“优秀组织协同奖”。

7月30日至8月2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开赛。学院保骏、邹林老师作为电子科技大学校队教练指导了我校校队的训练与比赛。我校获得一等奖10项、二等奖9项,获得了全国高校排名第二的优异成绩。

8月27-29日,在2025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决赛中,学院阎波、覃昊洁、武畅、杨鍊老师指导的“音眸经纬——AIoT全域声场智控系统”、“基于香橙派的仿生机械臂异形物体分拣平台”等学生作品获全国一等奖8项、全国二等奖3项。

8月10日-13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中,阎波、武畅等老师指导的“基于WS63的居家行走辅助康复智慧步态识别鞋垫”等作品获一等奖 7 项、二等奖 8 项、三等奖 6 项,充分彰显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国际交流方面,7月14日-26日,学校选派20名优秀学子赴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学院开展两周创新创业主题访学,通过理论学习(市场分析、商业模式构建等)、项目实践与文化研学,提升学生跨文化沟通与创新能力。

8月1日,学院与里斯本大学学院召开线上会议,就师生互访、暑期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及国际科研合作达成初步共识,为后续国际化教育合作奠定基础。

社会实践践初心,青春担当助发展
学院团委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组织600余名师生赴全国10省(市、自治区)开展红色研学、行业认知、教育帮扶、乡村振兴四大维度社会实践,构建学科特色型实践育人体系。
“信仰之光”宣讲团赴贵州遵义,在红军山烈士陵园、遵义会议会址开展沉浸式研学,深挖“半部电台”通信保障故事,录制“通信技术迭代与革命胜利密码”等主题微党课;走进社区与校园开展科普课堂,带领中小学生组装太阳能探测小车、制作模拟红军电台的无线收音机,以专业视角传承红色基因。“丝路信号”研究生实践团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物馆,梳理边疆通信从短波电台到 5G 基站的发展历程,结合设备演进史讲述民族团结故事,随后在石河子、奎屯中小学开展电报机拆解、短波通信原理演示等互动教学,点亮学生科技梦想。

学院紧扣电子信息行业需求,以学科竞赛与生产实习为抓手,推动学科优势转化为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备赛2025年电子设计竞赛四川省赛,围绕通信系统优化、智能硬件开发等赛题开展专项训练;多名学生将企业实习中发现的技术痛点转化为竞赛选题,在数模美赛、物联网设计大赛中斩获佳绩。

同时,2023级本科生集中赴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深圳广和通等企业开展生产实习,将《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课程知识应用于5G基站维护、物联网模块研发等实际工作,解决信号干扰优化、设备能耗控制等问题。学院还组织学生走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国防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学习雷达、卫星通信前沿技术,找准科研与行业需求结合点。

朝霞行动公益实践队在山西沁县、黎城县乡村小学开设通信原理趣味课,用气球模拟信号传播、折纸制作简易交换机,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小新支教队在河南商丘郑楼小学开展“我的 5G 生活”分享课,结合大学生活讲述通信技术对学习方式的改变。

微光支教队在四川泸州胡市社区设计“科学启蒙+心理辅导”组合课程,通过自制对讲机实验讲解无线电原理,以“信号传递”团体游戏培养孩子沟通能力;紫馨支教队在云南水富一中打造“理论宣讲+科技体验+乡土调研+生涯规划”四维课堂,组织5G基站模型制作、智能家居创意设计活动,助力高中生明确职业方向,树立科技报国理想。

“振兴行,川乡情”实践队赴绵阳银花湖村,针对翠冠梨销售难题,提出物联网果品质量监测系统方案,协助搭建直播带货平台,优化网络信号拓宽销售渠道,以技术赋能村集体经济增长。

“岑巩爱心行”党员骨干调研队以教育信息化理论为指导,联合天马镇中小学教师调研留守儿童课后监管需求;在大有镇塔山村调研养殖场数字化运营现状,提出牲畜出栏统计、健康监测优化方案;探访思州石砚生产基地,建议建立雕刻技法数字档案库,助力传统手工艺传承与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

迎新筹备暖人心,校友联动忆初心
暑期期间,学院统筹推进2025级本科迎新筹备工作,同时搭建校友交流平台,以细致服务与情感联结凝聚发展合力。
迎新筹备方面,学院分层分类开展3场导生培训会,围绕思想引领、班团建设、心理健康辅导、资助政策解读等内容,提升导生对新生的教育引导能力;召开本科新生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分析新生群体特点,明确工作任务与育人重点,助力班主任快速进入工作角色。



暑期举办的“新生达人秀”活动中,2025 级新生围绕“新时代科技浪潮”“信通有我”主题创作作品,既弘扬科技报国精神,又寄托个人理想,为大学生活注入青春活力。

迎新现场与宿舍区、学院楼营造温暖氛围,设置党员示范岗与绿色通道,为新生报到提供便捷服务;同时准备文件袋、盲盒徽章、帆布包、扇子等定制礼物,鼓励新生在大学踏实前行、超越自我。

校友工作方面,暑期迎来原电子工程学院 2001 级毕业 20 周年返校活动,18个班级300余名校友及家属重返母校,与信通学院、电子学院师生及当年辅导员、任课教师重忆求学时光,共话行业发展与母校建设。

8月16日,“湾区思享”电子科技大学2025 年高峰论坛、“智启湾区・链动全球”第七届国际技术转移峰会在深圳南山举行,学院副院长张跃辉参会,500 余名校友代表、行业精英齐聚,共话学校与校友会发展成果,探讨企业出海策略及人工智能在经济、科研、行业应用等领域的发展方向,为校友与学院、企业间的合作搭建桥梁。

暑气渐消,新程将启。2025年暑期,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以实干笃行交出育人答卷,在教学科研、竞赛交流、实践服务、迎新校友工作中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新学期,学院将继续践行“听党指挥、科技报国”学科精神,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电子信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而不懈奋斗,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再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