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院师生秉持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与锐意进取的探索精神,在一系列科创竞赛中奋勇争先、屡创佳绩。从“研电赛”至高荣誉“研电之星”的历史性突破,到“挑战杯”主体赛四川省唯一全国特等奖的重磅斩获,信通人用硬核实力书写了学院科创育人的亮眼答卷。
研电赛创校史,斩获全国至高荣誉“研电之星”

“兆易创新杯”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深圳举办。作为中国电子设计领域的顶级赛事,本届大赛吸引333所高校、超3.4万名师生同台竞技,竞争异常激烈。
学院参赛队伍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更斩获全国仅3项的最高荣誉“研电之星”,为我校首次!同时,在企业命题赛道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并获光载信息专项奖1项。学院姚佰承、崔国龙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其中,由姚佰承、谭腾老师指导,何欣玥负责的“听声辨位——智能化并行光子声场分析仪”项目,凭借自主研发的高灵敏度光纤麦克风微探头与高速算法,实现远距离、高精度声音探测与定位,成功拿下全国一等奖与“研电之星”双荣誉,彰显了信通学子的技术创新硬实力!
挑战杯破纪录,摘得四川省唯一全国特等奖

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举办。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大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由姚佰承、黄勇军、邓光伟老师指导,王泽平负责的“灵嗅光鼻——超灵敏、多组分、强组网的微结构光纤气体传感器”项目,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气体传感需求,成功实现20余种气体ppb量级高精度组网探测,对民生保障与国家大科学装置运行意义重大,用技术创新诠释了青年担当!作为本科生团队突围全国终审决赛,拿下学院首次、全省唯一特等奖!
“揭榜挂帅”擂台赛,斩获两项全国特等奖


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主擂台赛分别在上海、重庆举办。“揭榜挂帅”专项赛自2021年在“挑战杯”框架下首次设立以来已成功举办3届,成为共青团引领青年投身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
学院4个团队入围终审决赛,最终拿下2个特等奖、1个一等奖、1个优胜奖!其中,由彭真明、罗俊海、桂阳老师指导,龙畅负责的“热影智眸——大模型驱动的端侧可部署时敏红外小目标检测识别技术”项目,针对军事侦查中的红外小目标检测难题,提出国产大模型驱动的端侧部署方案,各项指标测评满分,实现百赫兹级实时处理;由郭世盛、崔国龙、李娜老师指导,唐珑畛负责的“基于多维特征融合的空中“低慢小”目标智能识别方法”,破解低空安全识别难题,显著提升模型稳健性与精度。两大项目双双斩获全国特等奖,用技术实力回应国家需求!
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表现亮眼

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泉州举办。作为我国博士后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创新创业赛事,本届大赛吸引海内外1721个项目参赛,18名院士领衔252名高水平专家担任评委。在全国总决赛中,学院斩获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1项的好成绩!
其中,由哈迪·海达里、朱策、刘翼鹏、张乐、张帆、李冰老师指导,左思明负责,博士后谭康等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面向新一代穿戴交互的TMR量子磁感解决方案”项目,突破磁传感器“高灵敏度+低功耗+可量产”的“不可能三角”,构建从芯片到系统的智能生态,成功拿下海外境外(一带一路)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赛道金奖,展现了信通博士后团队的创新实力。
国创赛再添新绩 产业赛道服务国防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终审决赛在郑州举办。作为目前国内高校参与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双创类赛事,本次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共有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5673所学校的619万个项目参赛。由李中余、武俊杰、蒲巍、易波、海宇老师指导,宋月负责的“群眸无遁-分布式小型化高分辨成像雷达系统”项目获得产业赛道银奖。该项目响应国家新时代国防战略布局,立志于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服务我国国防安全,自主研发了分布式小型化高分辨成像雷达系统,可实现对战场的全天候立体感知。
多类赛事齐发力,实现赛场全面丰收
学院学子在多项全国性、区域性赛事中同样表现突出,形成“多点开花、全面丰收”的良好态势。
202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作为目前参赛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强的电子设计类赛事,今年全国共有1161所院校的22586支队伍报名参加。经全国竞赛专家组评审、全国竞赛组委会批准,最终404个参赛队获全国一等奖,比例仅为1.8%。学院本科生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
第九届华为ICT大赛中国总决赛在南京举行。该赛事是华为公司打造的面向全球大学生的ICT赛事,被誉为“ICT领域的奥林匹克”。本届大赛中国报名人数突破14万,覆盖全国31个省份及直辖市的1618所高校2000余名选手。学院本科生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第十二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武汉举行。该赛事是国内信息通信领域极具影响力的赛事,旨在激发大学生学习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兴趣与创新热情,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为行业选拔优秀人才。学院本科生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的好成绩。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应用赛道全国总决赛在南京举办。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735所院校的11800支队伍、32388名学生参赛,其中应用赛道以“芯火征途,你好AI”为主题,共设有13个赛题。学院本科生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第四届“华为杯”无线通信算法大赛(西南赛区)在成都举办。该赛事为无线通信算法领域的重点赛事,旨在探索AI算法在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本届比赛共分六大赛区,自启动以来,凭借高规格的学术定位与实践导向引发广泛关注,总规模超千人,其中在西南赛区吸引200余名选手积极参赛,学院研究生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第十五届“中兴捧月”全球精英挑战赛总决赛在西安举行。该赛事是ICT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学生赛事之一,本届赛事设置三大赛道,覆盖全球千余所顶尖高校,吸引万余名创新人才参与。学院研究生获“神算师”算法赛道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学院科创育人全链条,保障筑牢成长根基
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学院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深耕细作。学院始终以“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平台-课程-竞赛”三位一体的科创工作体系,让每一份创新热情都能找到成长土壤。
以高规格、高水平科创赛事为核心载体,为参赛队伍提供全流程、体系化备赛支持。主动对接挖掘兼具技术创新性与产业落地潜力的优质项目,按产业实际需求开展重点培育打磨;邀请学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大赛资深专家及产业界人士,开展专题指导、经验分享与模拟路演,助力团队精准契合赛事导向与产业需求、优化作品技术方案;指派专人全程跟进项目进展,统筹资源供给,为备赛工作保驾护航。同时,学院充分联动学校优质科研资源与产业应用场景,搭建课堂知识、实践创新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桥梁,助力学子在真实产业场景中实现知识转化、拓展行业视野。

指导老师们始终与团队并肩同行、全程深度护航。从需求调研到内容规划,再到技术研发优化、路演呈现打磨,指导老师始终带领团队多轮迭代;积极链接业内专家与优质资源,高效破解研发设计与项目推进中的技术难点和关键问题;鼓励学子打破思维边界、聚焦技术创新与实际需求,推动参赛成果从创意构想走向多元应用场景,让创新价值得到充分释放。真正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创促产”的良性循环,让创新想法成长为服务产业发展的硬核实力。

未来,学院将继续以科创竞赛为依托,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持续完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营造更浓厚的科创氛围,让创新基因融入每一位信通人的成长历程;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核心质量,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信通学院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