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国旗升起的时候,是最神圣的,神圣到让你找不到自我;唯有国旗下的目光,是最真诚的,真诚的告诉你,什么是爱国情结。”9月9日晚,天安门国旗班首任班长董立敢先生与同学们分享到。
为了在学院师生中广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广大师生立足新时代,强化新使命,用热血青春告白伟大祖国。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举行第二届思政论坛——“青春告白祖国-爱国初心”主题访谈会。访谈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晓玲主持,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钱云光、信息与通信学院党委书记李玉柏出席。
此次访谈会,学院邀请到天安门首任国旗班班长董立敢先生、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唐登蕓老师、四川省选调生 信通学院2015级院友陈科、省级实践队队长 学院2018级本科生温欣,围绕“爱国·初心”主题,与同学们展开交流。

访谈会开始前,李玉柏为董班长颁发了学院壹系壹班校外导师聘书,并与壹系壹班同学合影留念。
钱云光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期望,希望各位同学能够继承成电的红色精神,不忘初心,化小我为大我。

杨晓玲从生活问题切入,由浅入深向嘉宾们展开提问。董班长讲述了自己如何成为国旗班班长的故事,1983年1月1日成立了天安门国旗班,当年24岁的他已当兵6年,担任着首都安全巡逻警卫,由于自己的班平时考核最为优秀,组织上下达命令将整个班调到天安门。“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是董班长最大的感受,他鼓励学生要学会抓住机遇,展示自己,不留遗憾。此外,董班长还表示希望大家有机会都能去天安门广场看一次升旗仪式,“一定要去看升国旗,国旗升起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会有使不完的劲。”护卫国旗,重于生命,这是信仰。
唐登蕓老师结合思政课程的教学说到,“当今正处于百年发展的转折时刻,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我们应该学会思考历史发展时期的意义,肩负起历史使命。”唐老师从社会层面上分析,认为如今的价值取向单一化,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思想混乱,使现代人缺少了文化自信,而思政课堂就应该需要用更具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方式来引导大家多学习,多思考。
陈科院友作为四川省的选调生,讲述了自己选择到基层服务的原因,他认为普通人也会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作为一名选调生去基层为大家服务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2018级学生温欣作为一名“00”后,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在革命老区的所见所闻。“在叶坪革命旧址群,有一座红军烈士纪念塔,那是当地老百姓和政府捐建的,这让我非常感动,在生活相当困苦的时候,大家还愿意捐出自己的辛苦钱来建这座塔。这是人民群众心中的信仰和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一个有温度有信仰的民族,会永远有绵延不绝的精神动力”。

各位嘉宾以自身经历为出发点,向各位同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董班长鼓励大家珍惜时间和读书的机会,多学习,多阅读,提升个人竞争力,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唐登蕓老师希望大家不要一味崇尚经济价值,要有多元化的价值观;陈科学长建议大家怀着感恩祖国的心,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温欣同学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素养,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为社会带来正能量。
现场的同学就香港动乱,侮辱国旗事件向董立敢班长提问。董班长强烈谴责了这种不尊重国旗的行为,认为香港缺少以国旗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家都要成为护旗手,成为国旗保护者”,他希望以后能尽自己的力量把国旗宣讲会带到香港。

访谈会最后,董立敢班长为现场同学带来了自撰书籍《国旗之恋》,并赠予学生代表。董班长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做的十面国旗中的一面带到了现场,在歌曲《红旗飘飘》背景音乐下,带领国防生进行国旗传递,在场的师生都怀着崇敬之心抚摸了这面国旗。至此,第二届思政论坛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