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凉山州昭觉县春雪未消,料峭寒风中,一份跨越 350 公里的温暖如期而至。3月20日,满载着学校师生爱心的15大包物资送到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小学师生手中,为彝族孩子们送去新学期最温暖的开学礼。


这份跨越山川的牵挂,始于2024年那个火热的暑假。信通学院本科生第七党支部和"信仰之光" 新思想宣讲团走进三河村,开展理论宣讲、村情走访和产业调研等实践活动。在为孩子们开设科普课堂时,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深深触动了党员们的心。实践队成员李宇轩在师生围炉座谈时谈到,"这些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知识,也是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希望。" 返校后,七支部立即行动,于9月1日设立爱心基金,全体党员每月自愿捐款10元为孩子们购置书包、文具和书籍。在首批秋季学期"开学大礼包"中,每个书包里都放着党员手写的寄语卡片,并留下联系方式,架起跨越山海的沟通桥梁。


当凛冽的寒冬笼罩三河村,孩子们的冷暖再次牵动党员们的心。2025年1月,七支部发起全校性冬季衣物和科普图书捐赠倡议。海报上孩子们冻红的小脸、单薄的衣衫,迅速点燃师生的爱心。两周内,便收集到了来自学院内外50多位师生捐赠的物资,包括400多册图书、衣裤300多件、鞋子30多双。支部党员们逐件检查,分类整理,按照年龄、性别对衣物进行整理打包,同时针对低年级儿童需求,准备了卡通围巾、手套等物品。"每件衣物都承载着老师和同学们的心意,我们要让三河村的孩子们感受到最贴心的关怀。" 支部书记罗荣带领党员们连夜整理物资,在编织袋显著位置进行标注,确保物资分类清晰、便于接收。同时,支部每位党员手写祝福信,随物资一同将鼓励与温暖传递到孩子们手中。



跨越山川的爱心传递,在物流车启动的那一刻化作温暖的承诺。"这些物资太有意义了!" 物流揽收员小心翼翼搬运着满载希望的包裹。四天后,三河村小学教室和操场上欢呼声此起彼伏,孩子们捧着的羽绒服和厚棉衣兴奋试穿,捧着《少儿百科全书》《漫画趣味数学》等席地而坐,清澈的眼神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谢谢哥哥姐姐!" 孩子们录制的感谢视频中,质朴的话语让党员们欣慰满足。

从知识课堂到物资捐赠,从个人帮扶到校院联动,信通学院第七党支部用持续的行动诠释着青年党员的担当。"这不仅是物资的捐赠,更是力量的传递。" 罗荣表示,支部将继续完善爱心基金运作机制,计划开展线上课业辅导、一对一成长结对等帮扶项目,让这份温暖持续滋养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在践行初心使命的征程上,这群年轻党员正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