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团队介绍会第三场在科研楼C216举行,旨在加强学生对学院以及实验室各团队方向的了解,帮助同学们对于今后的深造做出更好的选择,本次活动由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本科2015级第一党支部协办。
本次介绍会共有5个团队参与,分别是光纤传感与器件团队,相控阵与自适应处理团队,现代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实现技术研究团队,雷达探测与成像技术团队,多维信息感知与处理研究团队。
光纤传感与器件团队的姚佰承老师首先介绍了专业前景和团队的教师队伍,着力强调了其团队与外国顶尖大学的密切合作,然后介绍了长距离分布式光传感系统,随机分布反馈光纤激光器,超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FBG传感器及系统,光纤波导微结构,光纤微纳和生化传感器,超材料光纤/光波导信息器件等主要研究方向,展示了团队国际化的特色,最后介绍了团队的优秀学生代表和团队自办期刊的独特优势。

相控阵与自适应处理团队的胡进峰老师介绍了团队的招生导师及招生情况,并介绍了相控雷达及MIMO雷达,阵列信号处理与空间信号侦察,数字波束成形(含共形阵)与自适应干扰置零,北斗与GPS抗干扰理论与系统等团队的研究方向,并展示了团队所完成的部分研究项目。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胡进峰老师介绍了四个研究类型可供选择并介绍了研究生的毕业去向。

现代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实现技术研究团队的游长江老师首先介绍了现代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和实现技术,其射频硬件平台实现、射频信号源实现、基带信号处理理论及硬件实现、语音信号处理等研究方向。然后分别介绍了不同老师的各个研究方向。最后介绍了团队毕业生就业情况。

雷达探测与成像技术团队的武俊杰老师和李中余老师首先介绍了团队带头人和教师队伍。然后详细介绍了前视成像技术,三维成像技术,太赫兹成像技术,穿墙/辐射计成像技术,微弱目标检测等研究方向。然后介绍了团队独特的分为五个独立又联合的研究中心。武俊杰老师表示,团队因材施教,将根据学生特点,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能力,最终培养出科研型,学术型,实验型,综合型四类人才。

多维信息感知与处理研究团队的王文钦和邵怀宗老师一并向我们介绍了无线通信,电子对抗,新体制雷达,应用数学信号处理等研究方向。关于招生要求,王文钦老师表示,学生的态度比基础更重要。


活动中,同学们针对自己的疑问,就团队的招生人数、研究生录取比例等问题向老师踊跃提问,气氛热烈。很多同学会后都表示介绍会不仅解答了他们的疑惑,更进一步了解了团队和老师的情况,也为自己日后选择研究生导师和研究方向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