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团队介绍会第五场在科研楼C216举行,旨在加强学生对学院以及实验室各团队方向的了解,帮助同学们对于今后的深造做出更好的选择,本次活动由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本科2015级第一党支部协办。
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中心、智能通信与信号处理团队、网络交换技术团队、通信系统信号处理与信息安全四个团队在本次介绍会中介绍了团队相关情况。

射频集成电路与集成中心的李建老师首先介绍了中心的团队成员情况,随后概述了中心平台建立、项目研发以及科研成果现状。中心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无线与移动通信、微波毫米波电路、移动专用IC技术、蜂窝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与系统和射频/微波数能同传技术。中心期待具有良好专业基础、踏实勤奋、追求卓越、尊师爱友的同学加入。

智能通信与信号处理团队的武畅老师首先介绍了团队历史沿革以及主要团队情况。团队目前以信号处理相关技术为研究基础,重点关注智能通信技术发展,在智能通信与智能信号处理中获得突破。目前研究领域包括无线移动通信、5G关键技术、基于区块链的私有链防伪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智能通信技术、HDR成像、图像取证、声阵列信号处理以及边信道安全。武畅老师将招收研究生概述为一个想学的学生遇上一个想教的老师,欢迎数学功底良好、专业基础扎实、勤学好问的同学报考。

网络交换技术团队的涂晓东老师首先给出了团队定位,即在网络交换领域面向具体应用场景研发核心关键技术,通过产学研用形成正反馈的闭环系统,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行业发展贡献力量。团队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面向航空航天航海等关键任务系统的光纤通道网络技术、面向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等应用场景的时间敏感性网络技术、无线通信和光通信结合技术、算法优化,面向区块链、分布式AI应用场景的实时包交换计算技术。最后涂晓东介绍了学生培养思路、平台建设以及交流合作情况。欢迎数学功底扎实、逻辑能力强、有一定编程技术基础的同学进入教研室。

通信系统信号处理与信息安全团队的王坚老师从实验室环境、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方向几方面展开介绍。谈到研究生培养,团队有独到的培养模式,即从工程技术、学术研究、人文熏陶等多方面培养科研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团队目前研究方向主要有通信基带信号处理、硬件安全攻防两个部分,细分为航管二次雷达及ADS-B系统、高速宽带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面向行业应用的集群通信系统、硬件木马检测技术、芯片逆向工程技术以及信息泄露抵御技术。最后王坚老师介绍了团队学生去向,历年研究生主要选择出国或读博深造,或者在研究院所或知名企业就业。
至此本次面向2015级的五场共计25个团队的介绍会圆满结束,通过为期一周的介绍会,同学们对教研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为直接认识了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导师情况,为同学们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深造选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