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为总结我校十年来参与都江堰社会实践和灾后重建的经验和成果,让学生走出校园切身感受都江堰灾后重建十年的变革与发展,由共青团电子科技大学委员会主办、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承办的纪念汶川地震暨电子科技大学都江堰市向峨乡棋盘社区灾后重建基地建设十周年论坛在当地隆重举行。都江堰市向峨乡人大主席邵仁春、副主席王艳、电子科技大学校团委组织部部长张洁、实践部部长沈文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戴钢书、我院党委副书记杨晓玲、向峨乡棋盘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天平、第一批棋盘社区实践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高杨、我院2006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国防生校友陈铭等出席论坛。百余名电子科技大学社会实践队成员、我院大学生骨干宣讲团、学生党员、团员、我院“筑梦都江”社会实践队队员参加论坛。

都江堰市向峨乡人大主席邵仁春在致辞中代表当地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与会嘉宾,对十年来向峨乡在灾后重建中取得的变革与振兴做了深入介绍。他强调,向峨乡的灾后重建工作受到电子科技大学的大力支持,学校师生自2009年开始十年如一日坚持服务乡村,在当地老百姓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邵仁春衷心感谢学校为向峨乡的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重建与发展做出的努力,并表示未来向峨乡乡党委政府将全力支持,将双方校地合作交流推向纵深。

电子科技大学校团委组织部部长张洁表示,电子科技大学一直大力倡导和积极支持青年学子参与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学校每年组织上千名大学生深入都江堰开展社会实践,为灾后重建贡献了科技与青春的力量,充分体现成电学子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未来校团委将打造新时代升级版的社会实践,更好助力乡村发展。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都江堰市棋盘社区灾后重建基地指导老师戴钢书教授回顾了这十年间,每年带领学生到棋盘社区参加实践活动的经历,深切感受到棋盘社区的发展与变化。同时,他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见世面、经风雨成长的大熔炉,感谢棋盘社区为同学们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让他们对地震后乡村建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都江堰市向峨乡棋盘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天平用深情的语言回忆了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亲历的场景以及党和国家对灾后重建的重视与关怀。她强调,在电子科技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带给老百姓精神和文化触动特别大,以此推动棋盘社区的灾后精神文化重建越发完善,先后组建舞龙队、腰鼓队、太极队等文体团队让村民"白天下地干活 ,傍晚排练节目",为灾后百姓的思想重建和精神重塑起到了重要作用。

电子科技大学棋盘社区社会实践首批学生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高杨表示,将继续利用自己所学专业,助力棋盘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的优势,帮助棋盘社区的产业走的更远。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6级国防生校友陈铭的发言从2008年5月12日的回忆开始,讲述了成电学子在人民危难时刻主动请缨勇于担当,彰显了强烈的责任心和无私的胸怀,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年间,他也从一名国防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官,也时时刻刻关心关注地震灾区的变化和发展。他告诉同学们,社会实践的意义是可以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纬度和高度的。同时,他也由衷地感谢学校的培养,希望国防生同学与广大成电学子共同传承成电精神,不辱使命,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都江堰“三下乡”实践队学生代表、我院“筑梦都江”团队负责人许建文表示,在今年的社会实践中,他们将继续发扬成电优良的传统,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充分运用"互联网+"的资源和平台,为棋盘社区的振兴发展贡献青年的力量。
我院党委副书记杨晓玲在发言中回顾了2009年带领学生参与都江堰社会实践的经历,表示亲历灾后重建是党和国家政府与当地人民群众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杨晓玲谈到,学院将以论坛的召开为契机,积极响应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的实施。同时,学院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十九大精神,此次学院“大学生骨干宣讲团”和学生党支部与 “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棋盘社区党支部开展共建,将拓展学院基层党建的外延空间,开启校、地党支部共建的崭新模式。
论坛最后,校团委在现场举行了为我院2018年“筑梦都江”社会实践队的授旗仪式。与会嘉宾作为老党员为我院新发展的学生党员代表佩戴党徽,开启校、地党支部共建新征程。

论坛期间,棋盘社区村民舞龙队为参会的老师同学带来了精彩的舞龙表演。在我校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情系棋盘村》微视频短片中,大家重温了当初电子科技大学同学初到棋盘社区的场景及十年来参与棋盘社区建设的成长经历。
本次论坛由共青团电子科技大学委员会主办,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承办,马克思主义学院、都江堰市向峨乡党委政府协办,活动当天受到四川电视台直播和多家媒体报道。
四川电视台新闻链接:
http://www.sctv.com/v/sc/201805/t20180508_38484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