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积极拓展校友资源,推进落实三全育人工作

文:周旋|图:信通学院| 发布时间: 2019-03-15 15:58:57|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目标,积极拓展校友资源,面向学院全体研究生,开展“校友故事会”系列活动。通过优秀校友的分享与交流,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3月13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会和研究生职业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校友故事会”第三期之中国电科38所校友专场在清水河校区图书馆百学堂举行。

分享会开始前,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李阳为中国电科38所对地观测研发中心副主任朱大春、副主任卢晓鹏和天馈工程师王泉校友颁发了“校友导师”聘任证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黄海主持聘任仪式。

41C79

卢晓鹏学长以“不忘初心,成就梦想”为主题,结合自身经历为学生带来精彩分享。“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对国家有所贡献的电子设计工程师”,卢晓鹏说到:“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事件让我毅然决定毕业后加入属于军工电子国家队的中国电科38所。”

到所后,基于中国电科38所的大平台,卢晓鹏承担并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项目,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奖项。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一架执行运送任务的直升机失事,失事地点位于高山峡谷地带,森林茂密,搜救难度大。由他参与研制的装备成功定位到直升机失事位置,为汶川大地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卢晓鹏谈到“项目无好坏之分,要坚定信念,要让自己去成就项目,成就项目的过程就是成就自己的过程”。

努力就有收获,卢晓鹏参与的项目于2018年12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2019年1月8日应邀参加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领导人对科技人员的表彰。在中国电科38所这个大平台上,从专业完全不对口的菜鸟到具备专业基础知识的高级工程师,再到承担重大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的科学家,用卢晓鹏的话总结来就是“不忘初心,选好平台,就能成就梦想。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如果能做一些保障国家安全的工作,此生幸甚。”

3E8C1

随后,王泉学长从个人成长、平台优势和工作氛围三个方面带来主题为“坚定信念,薪火相传”的分享。他谈到38所的“青蓝”工程为每个新员工指派了一名经验丰富的专家做师傅,帮助新人尽快熟悉所内工作内容、文化和生活。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以及同事的无私帮助下,王泉的专业技能和与人沟通能力都得到了飞速的成长。同时,同学们还从他的分享中了解到38所先进、全面和国际化的平台优势。2017年,王泉参与了一项国际合作项目并前往英国剑桥完成一个阶段的测试任务,收获颇丰。虽然入所只有两年时间,但是他却真真切切地从38所前辈和同事的工作中体会到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在访谈环节以及提问环节里,两位学长就主持人及台下同学们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详细回答。谈到如何权衡“顺应时代潮流”和“坚持个人兴趣”时,卢晓鹏说:“一般来讲两者之间都不会是毫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大家尽可能地去从事自己喜欢的领域”。王泉则认为要去寻找两者之间的一个交互点,争取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干出一番风采。卢晓鹏还用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分享在科研中如何调节个人情绪:“遇到挫折的时候,要尽快克制个人消极的情绪,必要时牺牲一点自己的休息时间,时刻记着是在为国家的进步而奋斗”

66652

最后,与会人员合影留念,本次校友故事会圆满结束。参与研究生表示:从分享中了解到了普通军工人背后不平凡的故事,内心充满了敬佩和感恩,希望与这些优秀的校友成为同行者,为国防现代化贡献力量。

据悉,校友故事会已经持续开展三期,前两期邀请到世强总裁肖庆校友,中国电科10所主任设计师许富龙校友,他们的故事已经在同学们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校友故事会用优秀毕业生的奋斗历程,引领在校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及职业选择,激励他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相结合,投身主流,服务基层,建设家乡。为了聚合关心学校发展的校友力量,让更多的研究生从中获益,学院将邀请优秀校友担任在读研究生的“校友导师”,通过多种途径与研究生交流互动、分享职场经验和人生感悟,指导研究生成长和全面发展。

4ED77


清水河校区地址: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科研楼B区

邮编:611731 Email: xintong@uestc.edu.cn

电话:028-61830156 传真:028-61831665

学院官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