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黄钰林教授做客“师说”讲座,分享自己在雷达成像与检测识别方面的探索之路,结合自身的求学科研经验,为同学们解答疑惑,分享作为科研工作者应秉持的精神,在诙谐的言语和有趣的实验中为同学们带来了愉快并充满意义的一堂课。

“小,博,变,恒”是黄老师对本次讲座的一个精炼总结。“小”,便是“把握细微,由小及大”。黄老师引用《西游记》当中孙悟空通过悬丝诊脉为国王诊断心病的故事,为同学们揭示了如何从自然细小的事物当中获得灵感和知识,阐述了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道理。如何从自然声音当中更加深入对信号与系统的理解,黄老师通过趣味十足的实验--如何通过敲西瓜的声音频率来判断西瓜的成熟度,讲解了身边任何细小的现象都值得大家刨根问底,并当场为同学们演示了实验,验证了科学结论。随后,通过电影片段的播放和图片的展示为同学们讲解了雷达通信在各个方面的应用,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审时度势,博古通今”,针尖对麦芒,雷达对目标。黄老师回忆了自己在咸阳机场通过罗盘来进行新体制反隐身雷达监测试试验,过程困难重重,环境艰苦。当大家都对实验结果有些沮丧时,偶然地发现当时地图上周武王的墓的方向与古代墓四方正朝向的标准存在偏差,从而发现了磁坐标误差角所带来的实验误差,最终通过修订完成实验。“与时俱进,思变则通”,通过阿尔法狗引出机器学习,黄老师通过简单易懂的漫画图像为同学们讲解了机器学习的基础知识,并分享了自己相关领域的远距离识别的研究。同时,黄老师将雷达成像类比为摄影,通过摄影的三要素“range焦距,aperture孔径,time时间”使同学们轻松地了解到雷达工作的一些基础知识。

“坚持不懈,柳暗花明”,从2007到2017的十余年间,黄老师在雷达成像和检测识别方面经历了种种挫折,他说:“困惑迷茫时需要的是内心的坚定和对目标的执着”,最终将所捕获的雷达图像成功地从“黑色抹布”变为“满天星空”(清晰的微波图像)。2018年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黄钰林教授随团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完成了他们的长征之路。

最后,黄老师寄语同学们“立信通学习之行德,树科技兴邦之人才,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努力拼搏”。
在问答环节中,黄老师鼓励同学们多走出教室放下书包,到大自然中获取灵感,善于分析自然现象,对每一个小知识都要刨根问底。他分享了几位优秀的毕业学子,放弃高薪岗位回学校潜心科研的故事,鼓励同学们保持对未知的渴望,顺从内心,做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最后,学院副书记杨晓玲老师为黄钰林教授颁发学院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导师聘书。“师说”讲座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重要活动之一,旨在通过一系列讲座的举办,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对学科前沿、专业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迄今为止,“师说”系列讲座已开展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