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自2019年春季学期以来启动了“挑战性学习课程”示范课(第二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课程”示范课(第一批)认定。在参加认定的112门课程中,全校共有12门课程被认定校级“挑战性学习课程”示范课,我院有6门次课程被认定,全校最多。另有28门课程被认定为第一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课程”,我院有3门次课程被认定,名列前茅。


本次课程认定中,我院入选的9门课程不只是信通学院师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唤起好奇、激发潜能、提高学业挑战度”精神第一教学阵地,更是学校建设“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金课的标杆和旗帜。阎波老师开设的“微嵌系统综合课程设计”课程,秉持着“以‘做’为主线,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视野和专业自信为关键目标”的教学理念,通过让学生参与“选题、方案设计、器件采购、组装调试、文档撰写”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是打破刻板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兴趣的全新探索;徐世中、任婧老师开设的“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将时下的网络热点话题结合在每个Project的设计中,将通信、网络等专业领域与社交网络、社会学、经济学等人文社科范畴紧密结合,为学校培养“新工科人才”添砖加瓦;朱学勇、武畅老师开设的“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两门挑战类课程一脉相承、由浅及深,在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字通信与处理”领域的概貌后,大幅度增加了研讨与课程设计的比重,通过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通过“阶梯式”的内容设计,向学生不断增加科研性挑战,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吕明老师开设的“信号与系统”课程,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不局限于课堂讲授内容,设计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课外查阅资料和自学,针对问题进行设计和仿真,学生以团队方式分工合作配合完成,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挑战性学习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课程”建设本身就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需要学院和广大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迎难而上、挑战自我的主动性。学院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助推此项工作的开展。
相关信息:
“挑战性学习课程”以有价值的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高强度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快速获取新知识并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与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沟通交流、合作研究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形成研究与创新的习惯和能力以及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挑战性学习课程”形态各异,立项范围重点是专业课程或与此接近的课程,以跨学科知识的集成和综合应用为支撑,且触及前沿,问题有趣、有难度、有挑战。
“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示范课”建设目标为大力推进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研究式等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革;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积极推进学生学业评价、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改革,强化学习过程评价、学生成绩构成元素多元化,积极推进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每个专业每学年至少建设一门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革示范课,为研究型教学树立“示范”,并持续改进,最终覆盖每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