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信通学院本科第七党支部的同志们集中学习观看第十九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第二十集《文化铸魂》,这两集主要总结和概括了我们在生态文明和先进文化建设上的巨大成就,本期将分享党员们的学习感悟。


肖玉平:习主席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我看到了习主席的大胸怀:“虽然环境的破坏是长期的,但是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广大人民在这一点上表现出了高度赞同。“获得利益但是毁了生态,我们也不安。”言语虽朴实,却真实体现了顾全大局的正确思想。三北沙化地区的造林工程,无数人造林护林,代际传承,丝毫不懈怠,形成了艰苦奋斗的塞罕坝精神。平凡的人,平凡的岗位,也可以为我国的生态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曾献智:在生态环境上,我们确实能直观地感受到这几年雾霾显著减少、河流变得干净,在日常生活看不见的地方,也有着更加瑰丽的诗篇。塞罕坝林场的员工用几代人的努力让荒山重新披上绿衣,在此期间遭遇过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但他们就是那样战胜了困难,在严寒和风沙中种下希望,守护地球。在这背后,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对自然最本真的爱恋,是“天人合一”古老理想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工程的完美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未来才会是永远光明的。与此同时,最近几年中国文化的蓬勃发展也让人无比振奋。
周明明:“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论断。曾经,我们只顾着追求财富,追求那金山银山,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却污染了环境,使小时候的绿水青山消失了。人与自然到底应该如何相处?在人类发展的时候,是否应该考虑对环境的污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告诉我们,要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与保护统一。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不过,坚持绿色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习总书记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我们一定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子孙后代坚守一片片蓝天绿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对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还是来源于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火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熔铸中华魂,实现中国梦!
郝昕鹏:党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改革开放,党的一切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如果离开了群众,即使再能耐的领导者,也难以把领导工作做好,甚至犯错误,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这么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真正懂得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我们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在今天这样一个新时代,我们大学生党员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广大群众中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投身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建设!
高淑贤:生态环境与人类安危息息相关,习主席曾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的再好,也不能建立在破坏环境的基础上。近年来,浦江的水晶玻璃行业发展势头很猛,建起了2.2万家公司,这已经远远的超过了环境容纳能力。附近的江水变成了乳白色,国家见势开始整改,最终只留下了400多加工厂。环境是一切的载体,我们应该学着去爱护它,珍惜它,而不是破坏它。
张曦予: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2013统计显示,中国十大水系有一半被污染。而长江是污染最严重的。习近平主席多次考察长江,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路径。如今的长江,包括我国境内主要河流,均水质良好,逐步改善三北防护林建设已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典范。退耕还林工程,20年来以实施还林还草5亿多亩。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也在为全球贡献一份力量!2019年春天,NASA研究表明,全球从2000-2017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居首位!绿色发展要义是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而港珠澳大桥便成功做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力量深深筑印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中华文化之所以坚毅就在于它有着经过血和火的淬炼,苦和难的磨砺,用无数先烈鲜血染红的精神底色。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勾勒出了国家的价值内核,亿万民众的核心信仰。今天,中国文化影响力持续上升,正在向世界展现出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全面的中国。
王顺祥:过去我们由于发展经济的需要而牺牲了我们的环境,如今我们已经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污染河流,毁坏家园,哪怕是金饭碗,也要把它砸烂。习近平总书记说“环境不是一天变坏的,但是不能在我们手里越变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在这场防治污染攻坚战中,虽然任务艰巨,但是我们出色地完成了很多任务,取得了很大成效,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三北防护林,大型光伏发电,风力发电……2000年-2017年全球新增绿地面积中1/4来自于中国的贡献。视频中所提到的“塞罕坝精神”我认为是“愚公移山精神”的一种写照,当年第一批来这里造林的人虽然已经老去,但是年轻一代已经接过了接力棒,虽然造林工程需要很长时间,但是只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一直地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完成。另一个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北京的雾霾治理。我记得之前上中学的时候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北京的雾霾,但是众所周知,现在北京的蓝天已成为北京的一张名片。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平时的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张栩铭: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深邃的辨证逻辑。生态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希望住在质量好的环境中,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是极有益的。无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社会变革,承载着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使命,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中焕发无限生机和活力!
黄坤: 环境治理是对我们后代的负责行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很多人觉得治理与发展是对立的,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发展与保护环境有内在统一性的观点。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浦江的水晶玻璃制造,长江母亲河的治理。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精神建设与发展。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加强思想文化建设。艺术行业,新闻行业都需要深入生活,才能有精神力作,才能构建精神大厦。
兰鑫:“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今日之中国应当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杨文然:“即使不要金山银山也要守住绿水青山”,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给了我们一记强心剂。如果利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那我们宁可不要。这种远见与魄力,在各个方面都应当被贯彻执行,无论是个人的规划路径,还是国家的政策方阵,都应当能够持续发展,能够为长远发展奠基。在自己的道路上,确定了方向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坚持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向全世界输出中华文明,让世界看到中华风采。
侯鑫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看了《我们走在大路上》的第19、20集之后,我感触颇深。十九集讲的是绿色发展理念,恰好几天前我有幸去听了一场成电讲坛,讲的就是“土地荒漠化的前世今生”。我了解到在数十年前,土地荒漠化在我国十分严重,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苦痛。然而在今天,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已成为全球生态治理成功的典范,为全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仅如此,就在不久之前,我每天早上都要收的蚂蚁森林也从联合国领回了“地球卫士奖”:蚂蚁森林成功将5亿人的善举转化成为荒漠化地区的1.22棵真树!我感到欣喜与自豪,因为我为祖国的绿色发展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吴明松:今天观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文化铸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进入21世纪的新时代,习近平主席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主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所提出的发展理念,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是新中国发展的原则。新中国也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为了造福子孙后代,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发展和保护是内在统一的,要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中华民族能够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和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新中国,我们必须坚持我们的文化自信,守住咱们的根,巩固我们的魂,在新时代走出我们自信的文化之路。
师一迈:习总书记早在19世纪80年代下乡时就萌生了发展经济不能损害生态环境的想法,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又正式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经济尚未发展起来之时,就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体现了主席的战略眼光和统筹发展的思想。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必定不能长久,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发展方式绝不可取,要有宁可牺牲发展也要维护环境的觉悟,要认识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长久发展,要明确只有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用科技引领而不是牺牲生态进行生产,才能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塞罕坝治沙等已经取得了卓越成果,继续坚持和发展此类生态保护工程,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加和谐宜居的大美中国。
黎娜:环境和文化是发展途中最不可忽视的环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守住绿水青山,就守住了最好的资源。而文化,是民族自信的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徐锦涛:习主席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世纪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是现在,我们的经济已经发展起来了,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不能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所以,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势在必行。我的家乡,曾经作为全国最清澈的河流,前几年也是也是垃圾成堆,这两年越来越重视,情况才慢慢好转。除了环境,文化保护与继承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们挺胸抬头站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支柱。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相信未来也必将有更多精彩的文化呈现给世界。
梁江楠:我的家乡有许多矿产企业,早期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家乡的许多水源被污染。我的父亲是环保局固体废物科的一员,他每每提起矿企污染的严重情况,都十分痛心。习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的父亲与他的同事坚持贯彻这一理念,开始了环境整治的攻坚战。几年来,家乡的水愈来愈清。临近企业的村庄,也从不敢用水,到开始使用家乡水。守住了绿水青山,就是守住了我们的家园!
刘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考察长江,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路径日渐清晰。习近平考察查干湖时说,我们说的是绿水青山,你们是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三北防护林工程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也在为全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绿色发展,要义是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大地,应该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文化之所以坚韧勇毅,在于它经历过血与火的淬炼、苦和难的磨砺。24字核心价值观,勾勒出了国家的价值内核、亿万国民的精神纽带,是多元化社会中凝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脚步越来越轻快,也越来越自信,成为世界文化百花园中一道亮丽的东方风景。“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也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矫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大地,应该也必须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的自信,究其实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杨型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曾讲:“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去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这样,我们民族的复兴之路才能是长久而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