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搭建“学生喜欢、成效显著”的学术交流平台为目的,将学院“研究生学术战斗力提升计划”进行改版升级。此次改版摒弃“一人讲,众人听”的传统讲座模式,创新推出“优秀教师+杰出学生”嘉宾座谈方式,从老师和学生不同视角对每个调研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以期在面对面自由探讨中激发思维创新,寻求问题答案。
为了帮助同学们对学术科研以及未来就业规划有更清晰的认识,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于11月22日晚7点在科研楼B306A举行了“研究生学术战斗力提升计划”活动。本期活动以《做一个有梦想的优秀工程师》为主题,座谈嘉宾为李建平老师。李老师以自己在华为工作12年的所见、所闻、所感,介绍了华为成都研究所的公司文化及发展理念。

活动由学院雷达探测与成像技术团队崔国龙教授主持。活动开始,崔国龙教授作为主持人向大家介绍了本次讲座的嘉宾——李建平老师,李老师200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毕业后加入华为成都研究所无线部门,主要从事基站平台算法技术开发工作,包括削波,DPD,对消,定位等算法研究。
随后,李建平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华为成都研究所的工作经验。首先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华为到底谁?作为一个千亿级别的超大型公司,公司坚持不上市以及人人持股模式,秉持着华为属于所有员工的原则,把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将艰苦奋斗作为企业文化。当谈到令人闻之色变的考核制度和加班常态时,李老师指出兴趣可能是最好的调节剂。

接下来,李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同样在华为工作的一些卓越工程师的个人理解,向我们总结了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的十大黄金法则。李老师指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应当具备聚焦本职,一次做好;积极主动,勇于担当;追求卓越,信守承诺等优秀特质,并强调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零失误。在经验分享的最后,李老师以做一个有梦想的工程师为出发点,以“不负青春”作为关键词向我们解释为什么要加入华为,并强调无论何时都要坚持向优秀与卓越靠拢。
最后的提问环节,李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回答了同学关于算法研究在科研和工作中的区别。李老师说,在科研中,重点一般在于实现算法的理论突破,追求高效,但是实际工作中,算法要落地到产品中来,这样,实现零失误就是永远的第一要务。最后,崔国龙老师总结了如何平衡科研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崔老师建议要合理的分配时间,在保证日常的科研进展顺利进行的条件下,可以适当的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这样才能不负当初读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