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信通学院在线教学进行时,“计算机通信网”课程组纪实

文:|图:信通学院| 发布时间: 2020-03-06 18:02:45|

 自2月初学校通知做好疫情期间开展在线教学的准备以来,信通学院《计算机通信网》课程组响应号召,经过实践摸索,逐渐拟定并采用了直播授课、微视频录播、开设MOOC等多种授课形式,因为各项工作准备,在线授课进展顺利。不仅如此,课程组还在不断思考和探索进一步发挥线上授课优势的方法,形成以多种工具带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实时授课更加生动,使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结合更加紧密,将讨论覆盖到课堂和课后,形成了一种多方位、立体化教学的新模式,受到师生的欢迎。

集中力量录制课程微视频

      录制授课视频发放给学生不仅是在直播因网络拥塞或技术问题失败时的保障手段,更是学生在课后可以反复观看、学习的重要资料。课程组以在家办公时间灵活,干扰相对较小的特点,迅速制定了微视频录制计划,将课程全部内容切分为百余个知识点,组织全体教师完成录制。


 第一阶段,课程组共录制完成50余个知识点,73段微视频,覆盖了近一半教学内容。总结经验如下:

 1、教师自制的微视频以5~15分钟一段为最好,既能保证细节的掌控,将剪切等后期工作降到最小。较短的微视频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2、每个知识点的微视频由两位教师完成,本来是种保险性措施,但同时发布后,却能使学生有机会对同一知识点获得不同的教学体验,形成了课堂授课和MOOC都没有的特色。

 3、为每段微视频准备1~3个检测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检测在线授课效果、加强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为此,课程组一共准备了百余个检测问题。

9163


 4、教师之间通过相互观摩微视频,展开讨论,促进了备课和交流

图3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

从零开始建设MOOC

 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课程组从调研适合的MOOC开设方式到制作发布,仅用了十多天时间。这得力于学校教务处、信息中心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大力支持,以及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组的无私奉献,这实在是一次跨领域、跨学校的通力合作成果,充分体现了大家抗击疫情的团结奋斗、尽责奉献精神。

 课程组选择了以华南理工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为基础开设校内异步SPOC,将微视频和检测问题通过MOCC发布给学生。既减轻了课程架构的难度,又具备适当调整的灵活性。

 图4 以校内异步SPOC形式开设MOOC



 建设SPOC使教师队伍得到了锻炼,为下一步建设更高质量的MOOC,以及线上、线下的金课打下了基础。

直播授课不仅仅是把课堂搬到网上

 课程组明确要求教师们不仅要选择能够稳定播放课件和声音的直播平台,更要关注与学生的在线互动,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都尽量通过提问、答题、结果展示、点评等环节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和听课质量,精心打造的互动氛围,不仅可以改善教师无法直接掌控课堂的问题,更有可能取得线下课堂无法达到的互动效果和质量。

      

       课程组在备课阶段准备的检测题再一次发挥了重要作用。老师们在应用在线答题工具后,纷纷表示复课回到教室后还要继续使用,继续活跃我们的课堂。



挑战课面临的挑战

挑战性学习课程比普通班有更多的互动和研讨,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经过精心准备,几位挑战课老师选择了直面挑战,如期开课。

1、实现线上、“线下”的紧密结合

利用课程微视频和MOOC,解决挑战课讲授不足的问题,在学生可以课后反复观看基本知识点的讲解微视频的基础上,教师主讲可进一步演进成知识逻辑结构的“串讲”和重难点知识的“精讲”,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主导授课的紧密配合。

2、分组分群的热烈讨论

小组教学是挑战课合作教学的重要手段。受疫情影响,学生无法面对面讨论,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线上工具。开课前,组织学生按分组建立小群,教师同时加入到每个小群中,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群视频、电话等方法进行组内讨论,经常督促和参与他们的讨论。平时在班级大群发言和提问的人不多,三个人的小群就热闹多了,尤其是当他们需要配合完成大班的主题报告时。与班级大群和更私密的一对一交流都不同,小群中的同学之间,及与教师之间建立了一种更亲密的联系。

20F97

4CE01

3、组织集中的主题汇报和讨论

      讨论课前,教师按计划将讨论主题发布给学生,学生在小群中分工合作完成主题报告的准备。老师们选择了腾讯会议或QQ群的直播排麦方式,老师做主持,学生轮流主讲,分享发言者屏幕和听取他们的发言。

   利用QQ群“在线表格”,制作了讨论评分表,讨论的同时发动大家都来参与对主讲学生的评分,评分结果实时反馈,激发大家参与的热情。


图13 充分利用在线工具实现讨论课的管理和互动

4、调整挑战性项目的要求和完善工具软件,以适应在线教学。适当降低必须合作完成的内容和要求,增加了利用虚拟仿真工具、可独立完成的内容。



清水河校区地址: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科研楼B区

邮编:611731 Email: xintong@uestc.edu.cn

电话:028-61830156 传真:028-61831665

学院官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