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召开本科2019级专业介绍会

文:|图:信通学院| 发布时间: 2020-05-18 10:26:45|

为促进我院2019级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帮助同学们合理选择专业方向,学院于512日下午在飞书平台上举行了电子信息类(信息与通信)大类专业的线上介绍会。学院李晓峰教授、林水生教授、甘露教授、黄钰林教授、杨宁教授分别对所在专业进行了生动有趣的介绍,凌翔副院长、教务科老师、2019级辅导员和全体同学参加了此次介绍会。

李晓峰教授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为学生们深刻讲解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内涵和主要研究领域。李老师讲述了通信行业的发展史,紧接着解释了把信息从信源传输到信宿的基本过程,并说明各个环节与学科之间的关系,让同学们领会了自己所学和将要学习的知识架构和实践作用。李晓峰教授接下来简述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等方面,希望为国家德才兼备、数理基础扎实、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能力过硬,并且具有系统的工程知识与健全的综合素质,引领未来学术前沿和业界发展的精英人才。

黄钰林教授通过简洁明了的PPT及视频呈现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使2019级学生们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研究领域等有了全面的认识。黄老师首先介绍了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特色,即在2019年由曾校长宣布的新工程建设“成电方案”——科研育人。黄老师重点向学生们介绍了本专业雄厚的师资队伍,包括雷达探测与成像团队、雷达系统与数字化技术团队以及雷达与定位团队等五大团队中各位优秀的老师以及所创下的佳绩。接下来,就就业去向方面,黄老师言简意赅,“其他专业能去的地方我们能去,其他专业不能去的地方我们也能去”。同时,黄老师播放了有关语音信号处理与AI、雷达目标探测与跟踪等视频,简述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方向,引起了同学们对本专业所学内容分的好奇与兴趣。最后,黄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往届优秀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与成就。

针对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甘露教授以91年海湾战争和99年科索沃战争的失败原因为切入点,引出了信息对抗技术对于国家国力、军力的重要性。“信息对抗即信息控制权的争夺,对对方信息的削弱、破坏和利用以及保护控制我方信息”,甘老师对信息对抗做了一个全面的解释。接下来,从硬知识和软知识两方面,描述了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规划,意在为国家培养系统工程师。对于本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甘老师说到,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发展迅速、国家重视、人才供不应求,每位爱国青年都应该为中国信息对抗装备成为世界一流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最后,甘老师描述了就业前景。一是继续从事信息对抗行业,大多进入个专业或相关的研究所,二是进入大型企业,如华为、京东等。

杨宁教授从专业简介、课程体系、实验平台和特色与挑战四个方面对专业进行了详细讲解,通俗易懂的介绍让学生们第一次全面、具体地了解了网络工程专业。杨老师首先展示了一些大型企业的找平岗位职责,并针对岗位要求解释了本专业在培养方面具有的优势,不仅满足专业知识要求,也满足道德培养要求。杨老师通过描述学院本专业发展史以及培养目标,简单介绍了专业概况。接下来,杨老师指出每学期会设置一门覆盖专业内所有学生的挑战性课程,鼓励学生们将压力变为动力,努力提升自我。杨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综合、全真的大型通信传输与网络系统实验平台,同时介绍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实验项目,成功激发了学生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最后,杨老师介绍了专业特色和教学资源,希望同学们在本专业不仅学到专业知识,更是在人的层面上学习进步,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才。

林水生教授以物联网产业领域和发展态势为切入点,深入浅出的为学生们讲解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物联网时代将带来全球第三次信息化浪潮,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等设备与应用的发展促使数以百亿计的新设备将接入网络,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加速来临”。林老师进而讲述了本专业的发展史,在短短几年的发展情况下,成为国家重点专业。接下来,简单介绍了专业培养目标已经物联网的实现载体,从而引出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谈到专业毕业生的深造方向,林老师就国内和国外的情况给学生们介绍了四大主要方向。林老师希望学生们在本科期间将专业知识把握牢固,积极争取深造,在泛信息化时代成为具有跨界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引领未来技术前沿与社会发展的精英人才。最后,林教授以一句话结尾,“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万物互联世界的新机会,衡多的新机会代表有更多的成就”,鼓励大家加入本专业。

各专业介绍后,凌翔副院长对同学提问进行了一一解答。

此次专业介绍会的举行,对于19级学生们来说,意在加深对各专业的理解、了解专业的不同,对学生们明确专业方向及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清水河校区地址: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科研楼B区

邮编:611731 Email: xintong@uestc.edu.cn

电话:028-61830156 传真:028-61831665

学院官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