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论坛】:巨型流体天线系统(E-FAS):重新构想无线通信的未来

文:|图:信通学院| 发布时间: 2025-10-09 15:18:18|

教师发展中心“学者论坛”活动特别邀请伦敦大学学院Kai-Kit Wong教授来校作学术交流。具体安排如下,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一、 题:巨型流体天线系统(E-FAS):重新构想无线通信的未来

二、主讲人:伦敦大学学院Kai-Kit Wong教授(IEEE Fellow)

三、时 :2025年10月20日09:30-11:30

四、地 :学生发展中心2楼203室

五、主持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杨鲲教授

六、内容简介

数十年来,无线通信始终承载着无处不在连接的承诺——无线电波穿透障碍物,编织出无形的路径,将遥远的节点相连。然而,随着下一代移动系统为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而转向更高频段,无线信道变得愈发脆弱,表现为穿透力减弱、覆盖范围受限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高度敏感性。与此同时,由于大多数移动服务现在发生在室内,重新思考无线连接的交付方式以实现更高性能和效率,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然要求。在本次演讲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概念,重新构想智能表面——它们不仅是传统可重构智能表面(RIS)中被动式的智能反射器,更是能够同时实现信号路由和发射的多功能电磁(EM)接口。这一扩展功能为信号传播引入了根本性的新控制维度。我们提出了“超大规模流体天线系统”(E-FAS)的概念,将分布式智能表面集合视为嵌入环境本身的单一、可重构的巨型天线。E-FAS使信号传播主要沿表面进行,从而提升能效、减少干扰并确保可靠的服务交付。E-FAS的关键优势在于,它能确保用户通过视距(LoS)路径获得服务——无论是直接接触表面本身,还是通过附近表面元件辐射的短距离无线链路。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在建筑外立面部署E-FAS的潜力,通过引导无线电波绕过结构障碍,为位于建筑物后的用户恢复LoS连接。这一愿景将E-FAS定位为未来无线系统的变革性架构范式。

七、主讲人简介:

黄继杰(Kit Kai-Kit Wong)出生于香港,1996年、1998年和2001年分别在香港科技大学获得电气与电子工程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曾在香港大学、赫尔大学任职,并在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和斯坦福大学担任访问职位,现任伦敦大学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无线通信讲席教授。他的研究聚焦于6G及未来移动通信,是早期提出多用户MIMO的研究者之一。其关于多用户MIMO的首篇论文发表于2000年WCNC会议,被认为是该领域的开山之作。他同时是IEEE和IET会士,并于2020年至2023年担任《IEEE无线通信快报》主编。

 

八、主办单位:教师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清水河校区地址: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科研楼B区

邮编:611731 Email: xintong@uestc.edu.cn

电话:028-61830156 传真:028-61831665

学院官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