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通学院师生赴冕宁开展“学党史 悟初心”主题教育暨师生党员骨干培训

文:徐展 温博然|图:信通学院| 发布时间: 2021-03-24 23:44:3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3月19至21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师生党员骨干赴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冕宁校区)开展“学党史 悟初心”主题教育暨师生党员骨干培训,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晓玲和师生党员骨干共3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学员们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中,追寻红色足迹,领悟长征精神,铭记光辉历程,向为中华民族之崛起不懈奋斗的先辈们致敬!

19日,学院师生抵达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冕宁校区)。开班仪式上,冕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张文君,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晓玲和党校办公室主任周长虎对学员们提出了培训期间的具体要求和殷切期盼,祝愿培训活动圆满成功。党校老师为培训班授予班旗。

忆往昔,重探冕宁长征史

“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红军长征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贡献和重要意义。19日下午,在红军文化广场的“长征颂”雕像前,党校老师为学员们带来现场教学——“红军长征在冕宁”,并对雕像后表现“喜迎红军”、“建立政权”、“彝海结盟”、“欢送红军”的几组浮雕进行详细介绍。

随后,学员们前往红军长征纪念馆进行参观。讲解员将红军部队在冕宁的这段历史娓娓道来。学员们驻足于一件件革命文物和一张张珍贵照片前,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精神和当地群众欢迎、支持红军的温情故事深深触动。时至今日,当学员们重走这段山林小路时,依然能感受到当年那血与火、亲与情的气息。

慨岁月,再走红军长征路

20日,学员们抵达彝海结盟新寨,沿着当年红军前往彝海的路线,徒步行进在崎岖山路上。师生们迈着铿锵的步伐,用歌声和口号鼓舞士气,一路团结互助、勇往直前,亲身体会红军长征路上的艰苦和不易。在这见证了昔年红军将领与彝族头人“歃血为盟”传奇佳话的彝海畔,学员们挥舞着手中鲜艳的党旗,齐声高唱“跟着共产党,建设大中国”,表达了坚定信念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在彝海结盟纪念碑前,党校老师以“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带来慷慨激昂的微党课宣讲。老师讲到,彝海结盟为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地形和社会环境都十分复杂的凉山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接下来红军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时间,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宗教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师生党员骨干来到彝海结盟纪念碑前,在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晓玲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这铮铮誓言时刻提醒学员们不忘入党初心,牢记党员身份和职责使命,以更加高昂的精神和优异的成绩为国家做出新的贡献,践行对党的庄严承诺。

随后,学员们来到彝海结盟纪念馆,通过生动的图文资料,更加具体地了解了红军长征在冕宁时,刘伯承元帅与果基小叶丹在彝海边结为兄弟的这段举世闻名的历史故事。红军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与彝民的深厚情谊,深深震撼和感动着在场每位学员。

当晚,党校老师组织学员们深刻体验、感受彝族文化。邀请当地专业老师向大家教授富有民族特色的红军歌谣和彝族达体舞。大家伴着音乐载歌载舞、共同欢笑,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叙说民族一家亲。

看今朝,书写吾辈报国志

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学员们来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座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发射中心,因其海拔高、纬度低、地形隐蔽、水源丰富等优势,已承担过百余次国内外发射任务,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最早、承担卫星发射最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综合发射能力较强的航天发射场。

学员们依次参观了解了发射工位的主要设备设施和实体火箭的组成结构,学习了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以及月球探测卫星相关知识。看着一个个科技成果,在场师生无一不感叹于我国飞速进步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科研精神,同时激发了大家立足自身岗位,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志的情怀和决心。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晓玲在活动总结中鼓励同学们要学好党史,不忘初心,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今天,我们重走长征路,就是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从中汲取成长与前行的智慧和力量,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力量、创造新的辉煌。

清水河校区地址: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科研楼B区

邮编:611731 Email: xintong@uestc.edu.cn

电话:028-61830156 传真:028-61831665

学院官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