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号下午,本科第七党支部举行了“鉴往知来,学史明志”系列活动之红色历史电影配音比赛。此次活动通过代入自我配音的方式与革命者共情,体会革命者的心理活动,贴近想象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拼搏岁月,使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更加珍惜当下。支部同学们积极参加,配音的作品包括《天云山传奇》、《建党伟业》、《中国机长》、《横空出世》等多部优秀作品。大家获益颇多,以下是党员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的感悟。

支部骨干小组感悟:
今天的配音大赛,给我的感受是——紧贴时事热点,从历史人物的视角感受中国人建国初期“挨打受辱”的历史。在配音片段中,冯石将军动情地讲述自己参与制造原子弹的原因——日本被轰炸的惨状和美国的核讹诈,这一段讲话深深触动了我,“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现在多个IT行业公司受美国打压,芯片被卡脖子,这正是和平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我们发展中国家的欺压。在《横空出世中》,有一个片段也非常打动我,苏联专家撤离中国,陆光达宁愿站在伞外淋雨,也不与苏联专家一同站在伞下。我觉得这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的中国人依然需要发扬这种气节,敢于独立自主,挺直腰板打破技术封锁,为国家复兴尽一份力。

第一小组感悟:
“重温经典,追忆往昔”,我们对“四史”的学习并没有局限于文字和档案,而是用一种更加生动、更加有代入感的方式去做、去感受曾经党、国家、社会、人民所走过的历程。配音比赛也我们中很多人入党时的回忆,去年的配音比赛拉近了很多同届生们的距离,这次的活动让我们找回了一起做培训、一起去学习时的珍贵时光。作为活动的策划小组,我们期望着配音能让大家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和社会状态,而事实也证明,效果是远超我们预期的。从“胡适”提倡思想革新的铿锵有力,到“刘机长”谈论飞行训练时言语间彰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他们的声音,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而这些人就在旁边,对着我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第二小组感悟:
经过的配音比赛,我们发现配音真的好有意思,不仅需要抓住口型,还需要抓住演员的语音语调。一个完美的配音,不仅需要自己下功夫,还需要跟队友有很好的配合,虽然我们在配音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次的ng,但在配完之后听成片的时候,意外的很激动,也有一种完成感和成就感,可能这就是配音的乐趣吧。我们配的是通过真实事件改编的中国机长,影片里机长的专业素质和机组成员的临危不惧和团队协作让我动容,也因为他们这种英雄精神和优秀的专业素质,才保证了每位乘客的生命安全。

第三小组感悟:
我们选择的片段出自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建党伟业》。影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这之间的十年时光,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十年。从影片中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在我们配音的这场辩论戏份中,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轮番向“保守派”辜鸿铭“发难”,不论是陈独秀的提倡新文化,还是李大钊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介绍,或是胡适对于白话文的精彩解读都是字字珠玑。而作为学贯中西的通才辜鸿铭也是毫不退缩,一番“古人何罪于今人”,“各国体制必然是各国思想、历史、文化孕育出来的,照搬只能误事。”的反驳也发人深思。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鲜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