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智慧物联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文:|图:信通学院| 发布时间: 2020-09-14 10:16:49|

一、基本概况

20207月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函批复由电子科技大学建设四川省智慧物联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中心主要围绕大数据产业技术进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迫切需求,聚焦智慧物联芯片与集成系统、通信网络、信息处理及应用、信息安全等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物联信息低功耗获取、大容量物联接入与组网、物联数据智能处理算法、物联信息安全防护等技术瓶颈,带动智慧物联通信技术产业创新发展。

中心在识别/导航/感知芯片与集成系统、无线网络、智能大数据处理、信息安全领域开展了大量前沿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对标国际一流和国家战略,取得了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中心立足于国计民生重点领域和行业,以解决重大社会需求为牵引,整合校内外力量与投入,促进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通过理论创新、产品研发、行业实践的紧密结合,建立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智慧物联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突破智慧物联通信技术瓶颈,提升产品国产率,推动产业技术自主可控。加强成果推广与社会服务,建设成为国内智慧物联通信技术自主创新支撑平台。

中心主任:文光俊教授;技术委员会主任:李乐民院士。

二、人才队伍情况

中心现有固定人员55人,其中国家级人才5名、教授/研究员15 名、副教授/副研究员36名。中心常年在职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近10名。研发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6名,45岁及以下的科研骨干比例达58%,绝大多数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研发团队人员年龄、知识、学历结构组成合理,协作、创新能力强。中心常年在读博士生50余名、全日制硕士生300余名;已累计培养出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100余名博士、1000余名硕士,毕业生遍布国内外主流通信与信息技术研发单位和企业。

三、研究方向

1. 智慧物联芯片与集成系统:包括微纳功率能量高效收集技术、无源无线定位识别通信一体技术、芯片的多物理场量协同设计与可靠性技术、长距离无源无线蜂窝物联技术等四个子方向。

2. 智慧物联通信网络技术:包括智慧柔性网络架构、弹性网络模态演化拓扑与路由、网络资源接入、跨时空维度下资源管理与智慧业务的耦合关联技术等四个子方向。

3. 智慧物联信息处理及应用技术:包括物联大数据的边云结合优化资源调度技术、基于神经网络的物联数据处理技术、智能识别与分析技术、大数据集成与存储管理技术等四个子方向。

4. 智慧物联信息安全技术:包括基于物理特征的海量网络节点轻量级安全技术、基于边缘计算的物联网安全保护技术、物联网新型密钥计算技术、区块链在超大规模物联网系统安全中的应用技术、物联网安全测试和评估技术等五个子方向。

四、实验室科研条件

中心现有场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用于设计、仿真,测试及可靠性分析等。已建成20 台高性 能工作站、10 多套 FPGA 仿真器、GPU 加速器与 ADS、Candence、HFSS 等 EDA 软件构成的数字、模拟、射频、数字及片上系统(SoC)、微纳 封装系统(SiP)等集成电路设计平台、人工智能算法/信息安全算法和大数据应用开发验证平台;矢量信号源、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示波器、逻辑分析仪、ESD 检测仪等100余台/套仪器设备组成了工作频率到40GHz 的数字、模拟信号测试与分析平台;精度到0.1mm的数控刻板机、丝印机、贴片机、回流焊机等10台套设备组成的电路与系统加工与装配平台;多种标准的终端、网关、交换机等组成的无线通信、网络安全、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应用仿真验证平台。具备芯片、器件、整机、系统与网络、智能信号处理等软硬件研发、测试与应用验证条件。中心建设期将进一步搭建和提升可靠性考核及失效分析平台,形成完整先进的物联器件与集成系统、网络、信号处理算法等设计、参数测试、可靠性分析完整链条,支撑中心产品研发、技术验证、测试分析服务等。

五、实验室科研成果

中心在物联芯片与系统、信息网络、大数据处理及应用、信息安全等领域,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40余项;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项目重大项目、国防预研重点基金、欧盟第7框架合作项目等国家/国际重点/重大科技项目、省市重点/重大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等100余项,年均研发经费超过3000万元。

近年来中心在IEEE Commun.Surv.tut./Network/Industrial Electronics Magazine/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IEEE Tra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dustrial Electronics/Cloud Computing/Emerging Topics in Computing/ Circuits and Systems I/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Nature Communications、Applied Physics Letters、Physical Review Applied等中科院JCR二区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VLSI、IEEE Infocomm/IMS、CELO等旗舰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100篇;获得授权国际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227项。

中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4 项;主持/参与制定了广东省地方标准《超高频射频识别芯片测试标准》(DB44/T1905-2016)、国家标准《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中高速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GB/T36454-2018)、国际电联技术标准《ITU-T F.746.1》等技术标准。


清水河校区地址: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科研楼B区

邮编:611731 Email: xintong@uestc.edu.cn

电话:028-61830156 传真:028-61831665

学院官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