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生产实习具体要求,为了确保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进一步规范学生在校期间生产实习学分管理,特制订本管理细则。
按照培养方案要求,生产实习作为学生的必修环节,学生从事生产实习的时间不能少于(可以多于)培养方案的规定,学院对生产实习的过程以及结果都有一系列考核要求,学生若不能取得足够的相应学分,则不能获得毕业资格!
时间要求:通信学院本科生在本科阶段需进行1-2周(分散实习为4周以上)的校外实习实训,考核合格可获得一个学分;
地点要求:实习实训的地点需在校外的公司里进行,且公司的主营业务和学生的专业方向相关;
内容要求: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实训的课题需和公司的实际产品相关,杜绝用公司不存在的项目作为实习实训的课题;
安全要求:进行校外实习实训的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否则立即取消实习实训资格。
1、能够正确认识电子、通信与计算机领域工程师的职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2、能够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具有相关法律意识。
3、理解电子、通信与计算机领域工程师的职业性质与责任,能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履行职责。
4、理解项目的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
1、 集中实习:学院统一组织安排的企业生产实习。
2、 分散实习:学生自主申请,经学院审核通过的企业实习。
3、 出国参与项目实践、参与学科竞赛校集训、社会实践等请参照《暑期学校项目转换为生产实习学分管理办法(2017年暂行)》
1、课题所涉及知识点应在学生所学专业领域内的工程技术类方向,让学生能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获得工程实践经历;
2、每个子课题应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技术指标等要求。
1、 生产实习过程学生需在在线实习平台提交实习过程相关周日志及实习报告等资料,并由带队教师评审。
2、 生产实习过程中学院将安排教师不定期地到相关企业进行走访、巡查,了解学生在企业期间,遵守企业工作纪律、规章制度、履行企业所制定的工作职责情况等等,一经发现不实行为,将依据情节进行严肃处理。
3、 参加学校、学院统一组织的生产实习的学生,以企业考核为主,学院考核为辅。同时学院还将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考核合格后方可根据生产实习时间获取相应学分。
4、 若生产实习目标考核通过,认定为1个学分。
1、 有良好的保障机制能够保障学生顺利的完成实习实训内容;
2、 在实验室、实验设备、元器件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条件,并完成实习大纲(附件1)、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学任务列表(附件2)、实习实训实验平台介绍(附件3);
3、 在基地实习实训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4、 对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反馈到学院。
5、 企业方指导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考核,各实习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对应考核要求,考核表格式参见附件4,指导教师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
1、 根据课题拟定设计任务书及考核细则;
2、 随时了解学生实习实践进度,指导学生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指导学生规范地撰写报告;
4、 根据学生的表现公正地评定学生实习过程成绩。
1、 学生实习前应签订生产实习安全责任书。
2、 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应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相关规章制度,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服从指导教师管理。
3、 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应保守实习单位技术秘密及商业秘密。
4、 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未经批准,学生不得擅自离开实践单位从事任何与生产实习无关的活动。如确因需要离开时,须经指导教师或实习单位负责人批准,并及时告知去向。
5、 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应积极参与各项实习内容。
6、 学生应在线选择集中实习或分散实习岗位和内容,并撰写周日志交给带队教师审核。
7、 实习结束后,学生在线提交实习报告,并打印报告交由企业指导教师打分,签字盖章后交回学院教务科存档。
指教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按照下表所示的评价标准评分:
序号 | 评价标准 | 总分 | 得分 |
1 | 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 | 5 |
|
2 | 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 | 5 |
|
3 | 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生产工艺、设备与制造系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5 |
|
4 | 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 20 |
|
5 |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 20 |
|
6 | 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 10 |
|
7 | 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 5 |
|
8 | 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10 |
|
9 |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 10 |
|
10 | 学生报告的撰写是否规范,对报告总体质量的评价 | 10 |
|
总评成绩 | 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