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巍-2018年度“成电杰出学生”(研究生)
蒲巍,男,中共党员,2014年进入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杨建宇教授。在他就学期间,获得了不菲的成绩。学业上专业排名前三,曾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电集团一等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博士生奖学金等多个奖学金。研究生期间,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主研及参与科研项目共计6项,总项目资金约2000万元;其中项目“XXX成像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学术上,在IEEE TGRS等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9篇;以第一作者发表JCR2区论文4篇,通讯作者发表JCR2区论文2篇,获IEEE CIE雷达会议最佳论文奖;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申请专利4项。参与国家自然出版基金项目,著作《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的编写。
他的生活不仅有身处成电的奋斗,还有远方的付出。2017年-2018年成功申请“2017年度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奖学金”,远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交流,师从国际信号处理顶级专家,IEEE Fellow Xiaodong Wang教授。2018年,荣获英国皇家学会牛顿国际学者基金(Newton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奖学金资助及“牛顿学者”终身荣誉称号,项目经费两年9万英镑,是该年唯一的学生获奖者。
铸就国防基石
2008年的高考不同于以往的每一次,因为地震,它姗姗来迟了一个月,考验着成都九中学子们的意志和为梦想奋斗的坚持,蒲巍便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一直记得1999年5月的一个晚饭后,他从新闻获悉北约成员国美国B-2轰炸机击中了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当场炸死三名中国记者。对此他感到愤怒却又什么也做不了。还在读小学的他懵懂的知道,要快快长大,强大起来,为祖国做点什么,才能免于被强国欺负。七年后,07年的秋天,他和同学一起去电子科大老校区看银杏的时候,看到展板上介绍电子科大是中共中央确定的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学校致力于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育引领未来学术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学术精英和行业精英。他忽然有了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从那时起,电子科大就成了埋在他心中的种子。高考后填报志愿,他坚定不移的将电子科大作为第一志愿,常年排名年级前列的他终于在那个秋季踏进了这个有着最美银杏大道的校园,他觉得自己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如果说电子科技大学是他扬帆远航的地方,那么杨建宇教授就是他最好的领航人。几年来,在杨老师和团队老师的帮助下,蒲巍感到自己进步很多,他像海绵一样,渴望吸纳更多的知识,他渴望他的成果能为我国的国防事业添砖加瓦。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先后在IEEE TGRS等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9篇;以第一作者发表JCR2区论文4篇,通讯作者发表JCR2区论文2篇,获IEEE CIE雷达会议最佳论文奖,IEEE radar会议travel grant;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申请专利4项。并且,蒲巍在博士期间还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电科集团一等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等。他感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充实与快乐,这份快乐既源于解决了重大问题的喜悦,也源于终于做到了自己想做并喜欢做的事。
对于博士期间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蒲巍说,这全靠恩师的指点,团队的培养,还有师兄师姐的帮助。言语之中,透露了他内心对这个团队的无比热爱与感恩。为了能够回馈团队,为了能够帮助教研室的师兄弟,他积极的投入到了教研室的每一项活动当中。蒲巍作为团队党支部组织委员及博士生党小组长,带领党支部连续两年获得全校先进党支部,获2016-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先进研究生党支部”一等奖并入选教育部百个样板党支部候选名单(四川省仅十个名额,电子科大唯一入选支部)。同时,他指导师弟师妹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多次发表研究成果于IEEE Trans等顶级期刊,并申请到去英国、新加坡等著名高校联合培养的机会。
挺起民族脊梁
漆黑的夜空,两军交战,敌军驾驶战机准确的轰炸了地面上隐秘的目标。在没有接触到这个领域之前,蒲巍觉得这是小说中的情景,随着深入的了解,他开始认识到SAR的魅力,它能够全天时、全天候不间断工作,并且能穿透尘埃、烟雾、树叶等障碍,提供准确的地形地貌及地面目标图形,是极其重要的军事侦查装备。正基于此,SAR被誉为雷达研究皇冠上的明珠。而用SAR进行前视成像,在几年前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能否对海面舰船、导弹发射车和机动防空雷达等目标实施空中精确打击,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前视成像,能够获取飞行前方海面目标的实时图像,是掌握战场制空权,实现空中精确打击的核心关键。要想掌握未来战场的制空权,想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实现雷达前视成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凌晨的教研室,灯还亮着,杨建宇老师团队的成员还在讨论如何解决SAR前视成像的问题。蒲巍作为学生负责人,主要负责解决数据方面的问题,每当数据有问题的时候,他可以不眠不休的研究问题。他时刻谨记,自己是成电的雷达人,自己肩负着为祖国造出属于成电雷达的光荣使命。几年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杨建宇团队完成了世界首次机载前视SAR成像试验,而经过蒲巍处理得到了世界首幅机载双基地前视SAR图像。
当团队在IEEE国际雷达顶级盛会中讲了关于双基前视SAR项目的研究成果时,美国*****实验室、雷声公司等国际军火大腕目瞪口呆。美国波音公司高管Daniel Sego先生评价 “解决世界级难题”。该成果先后通过*****备部和教育部鉴定,以王小谟院士为组长的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创新性突出,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谱写崭新篇章
2017年,蒲巍成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博士生奖学金,受到信号处理领域顶级专家,IEEE Fellow,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生教授Xiaodong Wang的青睐,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第8)进行联合培养。Xiaodong Wang教授桃李满天下,能够受到这样一位国际顶尖科学家的指导是难得的机会。尽管哥伦比亚大学地处物价不菲的纽约曼哈顿,留学基金委提供的补助不足以让学生们舒服的生活,2017年10月,他还是义无反顾的为了梦想,奔赴前方。Wang教授在蒲巍去到纽约的第一天就明确的告诉他,周末是不休息的,每周一和每周四是固定的汇报成果时间,即使教授在国外出差,也要通过视频电话,雷打不动的执行这个惯例,西方人的圣诞节、中国人的春节均不例外。经过一年严格的科研训练,蒲巍进一步成长了,他感到幸福,目标虽在远方,但脚下的路更为坚定了。
在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蒲巍打算毕业后马上留校任教的想法。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兴激活拒绝令,随后中美摩擦剧烈。习总书记表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充分利用好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充分利用好我国宝贵的科技资源,科技人力资源,使之真正转化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基础。经过成熟的思考,蒲巍意识到,尽管中国的雷达事业发展日新月异,但仍然有欠缺的地方,还要通过自己全方位的学习去弥补这些缺陷。要知道,英美国在雷达领域对中国进行了严格的技术封锁,想在英美一流高校或科研院所中申请到雷达领域的博士后岗位,难度极大。好在幸运女神眷顾了他,著名雷达信号处理专家,英国伦敦大学学院(Q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第10)的Rodrigues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学术访问期间,与蒲巍进行了多次交流,对他十分赏识,并对他破格发出邀请,共同申请了牛顿国际奖学金。
牛顿国际奖学金的申请难度非常大,并且时间紧迫,从开始准备到申请截止时间仅有两周。但是蒲巍没有放弃,为了祖国的雷达事业,他告诉自己必须努力,抓住一切机遇。牛顿奖学金的申请刚好在蒲巍的春节假期旅途中,他没有停留、没有犹豫,挑灯夜战,连日连夜完成了牛顿国际奖学金的申请。这次,幸运女神也没有辜负他的努力,最终他获得了这一极具声望的奖项,并获“牛顿学者”终身荣誉称号,资助金额80万人名币。牛顿奖学金是欧洲三大杰出人才计划之首,该项目每年从全球60多个国家选拨40名优秀申请者,每年申请成功率仅为5%。2018年度,大陆地区仅两人获奖,蒲巍是唯一学生获奖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蒲巍在这一时刻更要告诉自己,等博士后完成,自己要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回到电子科大,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奋斗终身。
十年磨一剑,万里任我行。成电的十年,三千多页匆匆翻过。毕业的骊歌已然响起,回首往事,记忆中却清晰地刻写着青春风采。蒲巍感恩在成电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面对未来,他显得自信从容。他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希望他在成电杰出学生的路上追逐他的军工之梦,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成为我国国防事业雷达探测领域的杰出人物,鼎天下成国器,为祖国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成电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