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航婧-2019年度“成电杰出学生”(本科生)
圆梦成电,不负芳华。三年的沉淀和积累,让这个踩着分数线进入电子科大的女孩蜕变成为2019年度“成电杰出学生”,这是本科生在校内的最高荣誉。张航婧,这个在学业路上的“追梦青年”、在扶贫路上的“热血青年”、在志愿路上的“坚定青年”,誓用青春书写人生绚丽的华章!

学业路上的“追梦青年”
2016年,高考完后的张航婧对新兴的5G兴奋不已,毅然选择了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开启了她的追梦之旅。万丈高楼平地起,她坚信良好的学业基础才有更多突破的可能。大一综合排名年级第一,大学三年专业排名年级前5%,53门课程满绩,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等十余项国家级奖项,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均收入囊中,这些都是她日复一日披星戴月的丰硕回馈。所有教授她专业课程的老师都对这个课上求知若渴、课下加倍钻研、出色完成各项高低难度课程设计的学生赞叹不已,相信她定前途无量。

渐渐地张航婧意识到,大学积淀下来的不应只是一张领先的成绩单,她想跳出专业基础的圈子,在追梦路上探索更多未知。在陈彦教授的指导下,从刚开始的无人机中继网络资源分配问题,到后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众智网络结构演化与鲁棒性”,仅在一年半时间里,她独立完成了三个项目的研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期刊论文、两篇国际会议EI论文并做口头报告,同时还有一篇SCI一区一作在投,一篇SCI一区二作在投,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审。国际知名学者IEEE Fellow Tellambura教授更是对她的研究成果做出高度评价。她的踏实、专注和创新,让陈彦教授赞赏有加,力荐她至清华大学继续深造,并称赞“她比同期时候的我更加优秀!”未来,她选择在网络安全分析的道路上继续逐梦前行,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扶贫路上的“热血青年”
自习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各地积极响应并推动实施。而大学生如何在其中发光发热呢?大一暑期的社会实践,张航婧第一次找到了答案。满怀热血担任紫馨支教队队长,她带领团队深入当时还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嘉陵区,为二龙山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带去不一样的暑期体验。作为教育扶贫大军中的一员,她不仅融入院校科技特色为孩子们种下科技的种子,还带领团队创新开展“导生结对制度”,以一对多的形式给予孩子们长期的关怀。同时,她希望带去更多物质上的帮助,带领团队为支教小学募资捐赠了30套课桌椅、防护栏等两万余元物资。她领导的紫馨支教队,获得了华西都市报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更荣获成都市三下乡优秀实践队等多项荣誉;而她与二龙山的感情,也坚定了她传承帮扶的心,之后支教队每年暑期定期奔赴小学开展教学活动,成为了当地百姓口中的“优秀大学生团”。

除了孩子们,她还想为盲人朋友们贡献一份力,一款“智能眼镜”应运而生。在与小伙伴的思维碰撞与辛苦实践中,他们发明了一种可穿戴式智能导盲设备,它不仅能与穿戴者进行语音交互提供避障信息,还可以提供室内及室外实时导航。她一直希望,以一腔热血在扶贫路上走得更远,造福社会!
志愿路上的“坚定青年”
“航姐”这个称呼,是张航婧作为学院18级15班导生所收获的昵称。身为新生们入学后最亲的学姐,她用陪伴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用优秀影响他们追求卓越。每天早晚自习、为每位同学提供四六级个性指导、临近考试组织学习帮扶讲座等,换来了所带班级多项指标年级第一,她也因突出的工作表现获评校勤工助学百佳个人。在导生送别晚会上,15班的孩子们送给了她一本厚厚的笔记,里面写满了每一位同学的心路历程和不舍祝福,其中写道“你永远都是我们的航姐,你是我的生命之光!”


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立己达人一直都是她的信条。从普通部员到学生会部长,从党支部书记到学院首届思政论坛唯一学生嘉宾,她从追随者成长为领跑者,引领示范,敢为人先;担任校院两级朋辈导师等十余重骨干身份,她用实际行动树标杆、做表率、强辐射,帮助千余名同学,被学校学院多次报道。她不忘初心,志愿道路走得坚实、走得铿锵!
三年时光,50余项证书及荣誉,见证了这个追梦青年、热血青年和坚定青年的成长。即便是在理工科学校,谁说女子不如男!未来,她将秉承“求实求真,大气大为”八字真言,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国之强盛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