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会在图书馆二楼百学堂举办科研信息素养养成记系列活动第一期,本期的主题为:专利和专利文献的检索。本期活动邀请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杨颖老师主讲。杨老师长期从事我校科研信息素养教学,主讲图书馆系列培训讲座和学科竞争分析。
在信息化时代,合理寻找信息,规划利用信息资源,可以减少无用搜索上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本次活动,杨老师深入分析并讲解了专利检索的技巧,旨在提高研究生科研信息素养,指导研究生判断需要信息的时间及获取信息的方式,对所需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评价和有效的利用。

杨老师从专利的概念和特点入手,谈到专利授权条件及专利类型,让同学们对专利有了大致的了解和认识。随后,杨老师谈到自己的一些见闻,如电子科大教授们申请专利的一些逸闻趣事,又或者是国内公司申请专利后获得的巨大利益。
杨老师重点讲授了专利检索的技巧和经验。她从专利的特点出发,逐步分析检索专利的挑战和困难。专利不同于学术论文,因此在检索专利时,需要用到专业的专利数据库,如智慧芽,Innography,德温特出版公司专利检索系统等。杨老师现场展示了如何使用这些平台进行专利检索。最后,分享了如何判断核心专利的经验。

相关链接: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1974年在美国提出。它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对信息素养的定义:有信息素养的人应能做到以下几点:决定所需信息的范围;有效获取所需信息;严格评价信息及相关资源;把所选信息融合到个人知识库中;有效运用信息达到特定目的;运用信息的同时了解所涉及经济,法律和社会范畴,合法和合理地获取并利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