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的“智能信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报名通知

文:|图:信通学院| 发布时间: 2021-09-14 10:29:26|


一、项目定位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建立跨学科、跨国家研究生培养项目群,涵盖信通、计算机等学科领域及国外优秀教学资源;以项目群所需求的知识体系为依据,建立全新的跨学科课程培养体系;以项目为依托,破除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建立以项目问题分析、项目方案设计、项目方案实现为主线的讨论式和竞赛式教学新模式。

联合军工院所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以及行业知名企业如华为、百度等,以校企联合为思路,以解决具体企业实际应用任务为目标,建立交叉创新实践平台。同时,以国际合作项目为牵引,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建立联合创新实践实验室,最终培养一批高水平复合型研究生人才。

二、项目特点

1、以培养学生宽广的视野、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发展潜力为目标,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多角度、多层面建立实践和深度沟通环境,从而增强学生科研活动的持续性和专一性。不限学期和学年,只要在毕业前一个学期完成要求的学分,经考核合格,可获得由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签发的“智能信息”创新能力提升项目证书

2、经考核合格,可获得实践教学环节1学分

3、突出跨学科交叉融合。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技能作为基本目标,旨在提升学生跨专业的系统分析、设计与集成开发、研究与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加强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互动的教学新方法。为学生量身定制交流环节,提高学习效率和覆盖面,拓展其视野,使学生毕业后能在“智能信息”等相关领域开展创新性的工作。

三、培养对象

本项目面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在读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拟推免至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本科大四同学。

四、培养目标

1、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

2、培养国内信息产业领域的优秀技术领军人才。

五、项目课程模块化设计

1、基础课程:(计学分,≥4学分)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1

1100016005

矩阵理论

3

2

0108106007

信号检测与估计

2

3

1107016004

最优化理论与应用

2.5

4

0108106003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及算法

3

5

0108106008

数字通信

2

6

0108107010

机器学习

2

7

0108107012

多源信息融合理论及应用

2

8

0108107018

现代通信光电子学

2

2、实践课程(计学分,≥3学分)

序号

开课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1

0108106005

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

2

2

0108107006

ASIC设计

2

3

0108107020

光纤传感网络

2

4

0152086008

物联网片上系统设计与实践

1

5

0152086009

通信集成电路设计与实践

1

6

0508036004

光波导理论与技术

2

7

0508546016

新型传感器设计

1

8

0508546017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

2

9

0808126007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2

10

0808126008

嵌入式系统设计

2

11

0808126012

高级计算机视觉

2

12

0808127012

GPU并行编程

1

3、创新前沿课程(计学分,≥0.5学分)

序号

开课单位

课程名称

学分

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雷达电子对抗仿真技术

0.5

2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雷达系统及分系统新技术

0.5

3

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

网络安全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0.5

4

思特沃克软件技术(成都)有限公司

基于敏捷的开发实战

0.5

5

联发芯软件设计成都有限公司

嵌入式安卓系统开发实践

0.5

6

四川大学

结构光三维成像

0.5

7

上海交通大学

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优化方法

0.5

4、创新前沿讲座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在“研究生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月”中开设的讲座。

5、项目实践

联合军工院所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以及行业知名企业如华为、百度等单位共同确定项目内容,主要涉及4个方向:电磁感知、图像处理、光纤、智能芯片, 具体实践计划详见附件1

六、证书获得的要求

1、  基础课程须至少获得4个学分。

2、  实践课程须至少获得3个学分。

3、  创新前沿课程须至少获得0.5个学分。

4、  创新前沿讲座须至少参加一场。

5、 实践项目需完成并通过相关考核。

满足上述要求的研究生可申请由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签发的“智能信息”创新能力提升项目证书(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申请证书不受课程学分限制)

七、项目实施安排

1、  报名与选拔

即日-09.23  提交报名申请表(附件2)至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教务管理办公室(清水河校区科研楼B304A)。

09.24-10.07 学院组织面试

10.08-10.10 公布入选名单

2、  项目实施

2021.10  项目启动

2022.05  项目中期

2022.12  项目结题

八、联系方式

如有问题请联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教务管理办公室 李老师

办公地址:清水河校区科研楼B304A

联系电话:61831315

九、常见问题解答

Q1、基于项目的“智能信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什么时候可以选课?

A1、基础课程、实践课程加入个人培养计划后,按研究生院要求选课即可。创新前沿课程按研究生院要求,在“研究生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月”期间进行选课和上课。

Q2、如果已修课程不满足项目要求,是否可以报名?

A2、可以,已获学分的课程无需重复选课,申请证书时学分满足要求即可。

Q3、基于项目的“智能信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否收费?

A3、项目不收取任何费用。

Q4、若没有修完项目课程是否会影响毕业?

A4、不会影响毕业,毕业要求以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准。

清水河校区地址: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科研楼B区

邮编:611731 Email: xintong@uestc.edu.cn

电话:028-61830156 传真:028-61831665

学院官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