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概况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成立于2018年1月,由原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和原电子工程学院的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的师生组建而成;其前身可溯源到成电建校初期设立的有线电系(第一系)和无线电系(第二系)。学院现设有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网络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学院获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电子工程系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雷达探测与成像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院负责建设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信息与通信工程”获评A+。学院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立足国家需求,面向国际前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努力建设成为信息通信领域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学院。因学院发展需要,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二、学科方向
无线通信与泛在互联:无线通信与物联网络、宽带网络与泛在互联、安全通信与可信网络、空地/空空抗干扰通信网
光纤传感与通信:光纤传感与器件、光纤通信与网络
雷达探测与成像:新质目标雷达探测、多维协同雷达成像、雷达前视制导、雷达抗干扰制导、新体制复合制导
多媒体信息处理:图像感知与智能处理、跨媒体协同计算、光学/红外导头目标检测与识别
三、人才培养
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5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4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建有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平台、1个省级虚仿实验中心、2个教育部校外实践基地、13门国家级课程,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教学成果30余项。学院高度重视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获得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提名4篇,学会优博论文( 含提名 )11篇。本科生继续深造率超过70%,学生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
四、科研平台
学院深入实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基础研究,促进成果转化,推动形成开放型、高层次、紧密型的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新格局。学院现有27个科研团队,经费上千万团队11个,研究方向涵盖无线通信与泛在互联光纤传感与通信、雷达与对抗、多媒体信息处理等领域。十三五以来,学院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其他省部级奖29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2亿。学院拥有新型微波探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五、师资队伍
学院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坚持育引用并重,打造全覆盖、贯通式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已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学术卓越、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297人,其中专任教师199人、专职科研56人、专职实验5人。学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各类国家级杰出人才44人,高级职称235人。
六、拟招聘岗位及待遇
(一)教研系列教师
1.基本要求
年龄一般正高不超过45周岁,副高不超过40周岁,中级不超过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在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进行过完整系统的学术、科研训练,在学科领域内取得突出的学术成果,具有良好的学术潜力和创新能力。学术潜力特别突出者,可适当放宽要求。
2.拟招聘学科方向
无线通信与泛在互联、信息与通信工程、图像处理与机器学习、信号与信息处理(RIS辅助的通感一体化及功率管控)、人工智能芯片设计、通信集成电路、嵌入式芯片设计与安全、信号与信息处理、光纤通信、多媒体信息处理、
3.相关待遇
1) 提供本地域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2) 学校提供教职工工会福利,按相关规定在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优先保障。
3) 学校支持教师申请办理落户、享受当地购房优惠等。
(二)科研系列教师
1.基本要求
年龄一般正高不超过45周岁,副高不超过40周岁,中级不超过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学术成果突出,具有良好的学术发展潜力。优先考虑具有高校、科研院所或知名企业科研工作经历,科研能力强、具有重大科研项目工作经验的研究人员。已有工作经历者,工作期间表现优秀。
2.拟招聘学科方向
人工智能芯片与系统、嵌入式芯片设计与安全、光纤通信
3.相关待遇
1) 提供本地域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2) 学校提供教职工工会福利,按相关规定在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优先保障。
3) 学校支持教师申请办理落户、享受当地购房优惠等
七、招聘流程
(一)个人申请,招聘网站:http://rczp.uestc.edu.cn, 截止时间2024年4月23日。
(二)应聘者发送个人简历对接相应二级单位联系人。
(三)二级单位对申请人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
(四)二级单位择优推荐,学校分批组织校级评审。
(五)公示招聘结果,学校审定进校人员名单。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28-61831357
邮箱:liuyi127@uestc.edu.cn
地址: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科研楼B306B
人才办
2024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