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主办的“信通论坛”本次邀请到吕智涵研究员进行学术交流,具体安排如下,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参加。
一、主 题:数字孪生的前世今生
二、主讲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吕智涵研究员
三、时 间:2021年9月24日(周五)16:30-17:30
四、地 点:科研楼B220A
五、主持人:蒋定德 教授
六、主讲内容: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计算机模拟系统,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它使用计算机生成模拟环境,使用户沉浸在该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据,计算机技术产生的电子信号,结合各种输出设备,使其成为人们可以感觉到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成为现实中的真实对象,也可以是一种物质。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这是通过三维模型表达出来的。因为这些现象不是我们可以直接看到的,而是由计算机技术模拟的现实世界,所以称为虚拟现实。在我的研究中,我研究了虚拟现实在地理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和神经康复中的应用,并开发了一些增强现实交互技术。最后,我介绍了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中Hash地理编码和区块链的研究。
七、主讲人简介:

吕智涵,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IEEE高级会员,英国计算机学会会士(BCS Fellow),美国计算机协会杰出演讲者(ACM Distinguished Speaker),Sigma Xi会员(130年历史仅6万会员,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200位诺贝尔奖得主),入选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中国图形图像学会虚拟现实专委会委员。中国海洋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曾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发工程师,瑞典于默奥大学博士后,西班牙FIVAN基金会资深研究员,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博士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博士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助理研究员。获得欧盟玛丽居里学者称号。共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130余篇,包括ESI高被引论文30余篇,ESI热点论文13篇,发表的文章在Google Scholar上被Nature子刊和IEEE/ACM Fellow等引用9000余次,H-Index 5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6个横向项目,主持项目总金额1620万。参与863、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项目、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标准资助、欧盟第七框架玛丽居里行动、欧洲研究理事会高级资助,参与项目总金额约1.6亿元人民币。获瑞典UMINOVA学术商业竞赛“Best Idea”奖,中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IEEE Access杰出编辑奖等20多个国内外奖项。
担任40多个高水平期刊的编辑(包含主编,领域编辑,副编辑,首席客座编辑),包括5个中科院一区期刊和7个IEEE期刊。担任30多次会议的副主席或TPC成员,包括两个CCF A,一个CCF B和 一个CCF C会议。作为大会主席组织举办两个国际学术会议EAI INTETAIN 2021和IEEE ICFTIC 2021,担任ACM MM 2021的领域主席,连续7年担任ACM IUI的TPC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