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感党恩,共创新生活:信通学院“信仰之光”宣讲团赴昭觉县沐恩邸社区开展实践调研

文:罗荣、董公正|图:信通学院| 发布时间: 2024-07-13 17:21:42|

7月11日,信通学院“信仰之光”大学生新思想宣讲团实践队赴昭觉县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深入昭觉县规模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沐恩邸社区,考察彝族群众近4年来在生产生活、就业收入、子女教育及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情况,引导青年学生党员感悟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激励社区群众时刻感恩奋进,开创美好生活。宣讲团10名成员参加活动,他们均是信通学院本科生第七党支部成员。

据悉,昭觉县位于大凉山腹心地带,是全国彝族人口第一大县。沐恩邸,即“沐浴在党恩下的府邸”,位于昭觉县城北镇普提村,是昭觉县5个集中安置点中规模最大的社区。2020年5月,来自全县18个乡镇87个村的1456户6744名群众正式搬迁入住,社区各项设施配套齐全,实现了“搬出大山挪穷窝,阔步迈向新生活”的改变。


图为宣讲团师生与社区孩子们合影

首先,宣讲团师生与社区团委青年之家负责人莫色阿且进行座谈,了解社区总体情况。莫色阿且介绍道:“沐恩邸社区从2019年4月始修建,2020年5月入住首批居民,目前共有50栋楼、110个单元,1456户共计6744人。为保证公平公正,社区以抽签的方式分房;住房分为一人户、双人户与多人户,保障不同居民都有足够的房屋使用面积。”问及社区配套设施情况,莫色阿且介绍了社区配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还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社区有一所药店,能满足居民日常医疗问诊所需;开办了老年人食堂,帮助失能老人解决三餐问题。

莫色阿且谈到,社区组建了7支志愿服务队,定期上门看望慰问五保户、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提供理发、量血压、赠送学习用具等志愿服务,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此外,社区全覆盖开展了基础生活技能培训,开展普通话学习班、饮食习惯健康讲座等,为孩子们打造图书屋,用一件件日常小事、暖心实事,帮助彝族居民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区生活。

图为宣讲团师生与莫色阿且交流座谈

随后,宣讲团师生参观了彝族非遗文化展馆、服装加工厂、彝绣工坊,深入了解了彝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及服饰特点。“我们这几天正在加紧赶制全县火把节定制的文化衫。社区里会彝绣的妇女都可以来领回家再加工,一件衣服的报酬就有50多元哩!”彝绣加工厂的王经理一边忙着打包一边说道。社区开展“培训+订单”模式,建立社区彝绣培训班,让妇女群众实现“抱着娃,守着家,挣着钱”。

图为宣讲团师生参观彝族非遗文化展馆

一眼望去,社区成栋的房屋排列整齐,道路宽敞整洁,老人们在楼下围坐交谈,孩子们在广场自在嬉戏。宣讲团师生走进吉有尔各么家中进行访谈,参观房屋结构和装饰情况,了解她们一家生产生活、子女就业情况等。吉有尔各么说道:“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能住上这样的房子,搬进新家后我们都很高兴!感谢共产党给了我们新的家园和新的生活!现在我有社区保洁员的工作,两个儿子都结婚了,一家人生活很幸福。”

图为宣讲团师生在吉有尔各么家中走访

离开社区前,宣讲团师生在广场与一众彝族小朋友交流,并给他们送上校园文创、学习用品。孩子们围着哥哥姐姐,用稚嫩的声音做着自我介绍,并分享自己的社区生活和在学校读书的情况。宣讲团指导老师江倩鼓励小朋友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锻炼身体素质,将来用知识回报家庭、社会和祖国。


图为宣讲团成员与沐恩邸社区小朋友们互动交流

通过此次调研,宣讲团成员对于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入和直观的理解。大家纷纷表示,沐恩邸社区的社区治理成效显著,离不开党的亲切关怀和正确引领,也离不开彝族群众的辛勤劳动与拼搏创造。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祖国发展和人民需要为己任,勇担时代使命,砥砺奋斗前行。


清水河校区地址: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科研楼B区

邮编:611731 Email: xintong@uestc.edu.cn

电话:028-61830156 传真:028-61831665

学院官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