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充分发挥青年党员主观能动性和示范带动作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本科第七党支部谋划组织开展“鉴往知来,学史明志”主题系列活动,从“学思践悟”多方面丰富“四史”学习形式,将“四史”的学习和精神的传承与实际学习生活相结合,旨在激励青年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以史为志,勇担时代责任。
10月23日下午,党支部举办了“四史”知识竞赛,党员同学以党小组为单位抢答,竞赛中各组同学沉着冷静、积极抢答,充分展现了竞技风采和团队合作精神,现场气氛热烈,互动不断。通过这样的形式,激发了支部党员对于“四史”学习的极大兴趣和热情,同时也以此为契机鼓励大家挖掘历史内涵,凝心聚力推动党支部建设与发展。
10月24日,党支部启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1天理论学习”活动,这是学院本科第七党支部“鉴往知来,学史明志”系列活动的第二场,通过共同一齐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第一集《不期而至》,大家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感悟。

以下是部分同学的感悟分享:
杨承儒:抗美援朝对于刚刚经历了多年战火获得新生的新中国而言,无疑是一代辉煌伟绩。面对来自美国杜鲁门政府的强横态势和敌对立场,我国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领导人们能够准确把握国际态势,做到迅速反应,部署边防,悄无声息完成了兵力复员和大规模调动,厉兵秣马,颇有运筹帷幄、未雨绸缪之势。邓华总司令在临行前为即将分娩的妻子留下的话语,“瓦罐难免井上碎,将军难免阵上亡”字字均透露着他为保卫国土的义无反顾和不畏沙场的钢铁意志。
刘旭瞳:
一场抗击美帝、支援朝鲜的正义战争
一位见微知著、未雨绸缪的军事领袖
五个勇猛善战、保家卫国的人民军队
无数反抗侵略、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
毛泽东同志以极其准确的国际形势判断和防患于未然的战略眼光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埋下了伏笔。五个军紧急集结在鸭绿江边,严阵以待。他们离开远方的亲人,放弃自己亲手栽种的大豆、玉米、高粱,重新拿起武器。他们知道,这是关乎中国命运的正义之战,这是只许胜利、不许失败的荣誉之战。
靳晓玥:我观看了《国家记忆》纪录片的第一集,这一集为我们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整体看下来,让我最有感触的,尚不是抗美援朝本身,而是历史大事件的突然性。事件发生时,国家刚刚制定好恢复国民经济的方针,150万解放军解甲归田准备帮助生产,还有一部分解放军在为解放全国做准备,但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国家的力量不得不暂时集中于另一方面。在抗美援朝这件事上,党和国家的快速反应和明智决断对国家的后续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王一竹:确实看的的我心潮澎湃,此间又回想起今年疫情中一些极为相似的场面与精神,让我又酸了一次鼻子。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保卫中国人民的和平与安全,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而进行的一场正义之战。为保卫祖国,将士们义无反顾地放下本该有的战后和平生产任务——甚至让我极为感动的第13兵团司令员邓华同志在刚率领军队解放海南岛后准备迎接自己妻子分娩却又坚决地踏上去往东北边防作战时的那句“瓦罐难免井上碎,将军难免阵上亡”。他们厉兵秣马、挥师北上,在鸭绿江北岸,严严守卫着东北边防,他们使中国牢牢掌握了战略上的主动权,保卫国家的防护网就此织就。
10月25日下午,支部党员们来到学校餐厅广场,开展了“鉴往知来,学史明志”系列活动的第三场活动——“光盘行动”在路上,在观看学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后,同学们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所感动,通过前期积极筹备,自发组织了此次行动,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

活动进行期间,支部同学们分散在餐厅出入口以及餐厅内,向前来用餐的同学们发放宣传单,并进行“光盘行动”倡议书的讲解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革命精神的宣传。支部党员纷纷表示作为党员先锋,要带头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0月27日,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抗美援朝主题电影《金刚川》,在观影结束后,党员们用镜头记录下了当下感受,纷纷表示被志愿军的精神所打动和震撼,表达了对祖国的祝福。

本科第七党支部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增强党性修养,把历史这本教科书学好、讲好、精神传承好,坚定文化自信,认真学习“四史”,坚定理想信念,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