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春波:十年磨一剑,积累沉淀

文:|图:信通学院| 发布时间: 2018-05-03 08:57:04|

记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骆春波教授。

学海无涯,故土难离

       时隔近十年后的2017年,骆春波重新回到了电子科技大学。回想这些年来的经历,他认为母校的关怀和培养,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一起求学的同学们的关心支持,是他进步和成长的关键。他回忆起在成电求学的经历,一长串原电子工程学院老师们的名字脱口而出,仿佛经历就在昨天。

       2001年,骆春波以优异的成绩从一个乡村中学考入我校原电子工程学院;2005年,保送我校硕士研究生,师从龚耀寰教授。随后,在龚老师的悉心培养下提前完成研究工作,获得了英国University of Reading的全额奖学金,仅用三年就获得博士学位,随即开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一年半后获得了英国大学的正式教职。

       远离故土,在英国深造的岁月里,除了自主学习,他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自由的交流氛围。在完成一天的科研之余,“我和我的同事们来自各个学科,经常一起去校园里小教堂改造的酒吧,面对教堂前的草地湖泊,谈论科研、生活、工作和家庭等各种问题”。跨学科的交流提供了科研的素材和思想碰撞的机会。其中一个有趣的片段是,一群博士在一起讨论“博弈论”和“无线网络”两个差异比较大的学科,最后“收敛”到“合作通信”的实际课题。

       勤奋学习之余,骆春波常与友人结伴同游,他认为这是学习本地语言,深入实地了解异国文化的好机会。通过与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畅所欲言,交流见解和想法,加深了对不同文化和传统的理解;他经常利用各种交流机会,介绍新时期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纠正一些流传已久的对中国的偏见。“因为同在异国求学,大家都有开放的心态,很容易就打开话匣子;我经常鼓励外国朋友们到中国去实地看一看,实实在在地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

2a0a11608ff77e7ac2d3f064395da5c4.png

       回到母校的骆春波,感叹学校近年来在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校园变得更加大气美丽,教学资源和设备更加完善,学习氛围更加浓郁,学科建设屡获佳绩,科研硕果累累,国际化成绩斐然,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周末经常去学校清水河图书馆,看到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勤奋学习的同学们,使他回想起在沙河校区原老图书馆、二系楼、五系楼等地奋斗的学生岁月。骆春波表示,能够为母校的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他感动非常荣幸。

       作为学长,骆春波也经常关注同学们的成长。他当天刚好邀请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张丽博士给同学们讲座,注意到一些学生对于游戏的特别“爱好”。他对比了中外学生对于手机的沉迷情况,跟同学们分享到,优秀学生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品质是“自控力”,这是成功的关键,甚至比智商和情商更重要。面对沉迷游戏的问题,他希望同学们适当游戏,并善于寻找游戏外现实世界中的自我实现方式,例如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我有比较多的爱好,例如查看科技新闻,翻阅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弹吉他,学习电子琴等。学弟学妹们也可以多参加兴趣社团,培养一些有益的爱好。”

满腔热血,奉献科研

       我们问骆春波教授:“科研很枯燥吗?”他回答:“不,科研就是每天面对新问题,提出和试验新想法,总是有新的东西,一点不枯燥。”他表示很喜欢这样的生活。为了攻克一个问题,他常常要与团队奋战很多天,甚至好几个月。他说,“科研非常辛苦,但是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也非常高,基本不受‘边际递减效应’的影响。当你花时间解决了问题后,你会感受到满满的幸福和成就感。”

       他回忆起2004年在学校参与的第一个科研项目,需要测试3G系统的多天线分集技术。为了满足收发场景的需要,项目组在学校沙河医院旁边找了一个小屋放置测试仪器,炎炎夏日里他和师兄们每天都守在收发机旁边,仔细地采集和分析数据。尽管酷暑难熬蚊虫叮咬,当听到验收专家给项目打出高达90多分的成绩时,他非常兴奋,“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

       骆春波主要从事信号和数据处理技术及其在无线通信、人工智能以及无人机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他前期在多无人机组网、集群通信和安全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曾与该领域的来自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英国电信等的国际专家和学者一起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也在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方面开展了工程应用项目,先后获得了欧盟、英国皇家学会、科研理事会和国际公司的资助。

目前,骆春波正在研究攻克大规模无人机群智能组网和相关网络和图像数据处理技术。他十分鼓励同学们在本科阶段就提前进入教研室学习,也搭建了高性能的软硬件实验环境,让教研室的同学们实验各种新想法。

亦师亦友,孕育希望

       骆春波在指导现有学生的同时,也经常应邀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办讲座,普及诸如“科研基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他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学们学习、生活中的有用经验,告诉大家做科研的入门方法,探讨进一步深造的方式和计划,传授申请学校的经验。他表示,电子科大的学生非常优秀,通过在讲座中与同学们的交流,他也学到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想法,特别期待同学们都能够快速成长。

       骆春波以学长的身份告诫:“同学们无论是在科研或生活中都要坚持理想,不要盲目跟从潮流;当选定了一个方向,就长期耕耘下去。”当谈到有些学生面对挫折不知道如何应对时,他以自己在国外克服语言、文化、科研、工作等各种挑战的例子,建议同学们“人就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挫折。生活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请同学们勇于面对不要逃避。通过学习和积累经验,加强自身建设,把不利因素转化为以后成功的基础。”骆春波认为,他通过直面而不是逃避纷繁的挑战,丰富了人生的阅历,也变得更加开朗、开明。

       正值大四的刘翔提前进入骆春波的团队学习,他说,“骆老师最关心的问题不是‘你最近取得了什么进展’,而是‘你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老师在学校期间,基本每天都会来教研室指导我们,帮助我们解决所遇到的困难。”骆春波的学生吴佳也说,“在学习上,老师给予我们充分的自主性,尊重我们选择的研究领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过年前夕,老师还联系了我,给了我选择研究领域上的建议。有这样的导师,我感觉无比幸运。”

       骆春波也给即将进入研究生阶段或已经开始研究工作的同学们提了建议:“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选定一个感兴趣并且能长期工作的科研方向”,“具有科研自主性,主动出击推(push)导师前进”,“脚踏实地解决问题,并善于交流和沟通”。作为导师,骆春波也希望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依然能够心存理想,勇于追求自己的诗与远方。

 

 

 


清水河校区地址: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科研楼B区

邮编:611731 Email: xintong@uestc.edu.cn

电话:028-61830156 传真:028-61831665

学院官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