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东:永攀高峰,一览众山小

文:|图:信通学院| 发布时间: 2018-09-13 15:22:44|

他是同学眼中的辩论大咖,用逻辑的思辨披荆斩棘,在新生杯辩论赛决赛上斩获最佳辩手称号;他是同学眼中的优秀学生,时间规划助他事半功倍,在均分和GPA上始终保持年级前列;他是同学眼中的科研达人,凭借自身对网络的兴趣,师从毛玉明教授并在本科期间成功发表多篇论文。他就是本科15级学生——马建东。

逐梦成电,情系网工

2015年6月,刚刚参加完高考的马建东没有像一般的考生那样迎来一生中最长的暑假,而是马不停蹄地赶到成都来参加电子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由于高考的发挥失误,他深知自己离自己梦想的学校渐行渐远,因此这场自主招生考试,将会是他最后的希望。好在上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充分的准备,他最终得到了优惠录取名额,从此开启了一段成电情缘。

初来电子科大的马建东被计算机学院录取。由于高中时期学业压力大,几乎没有时间了解大学的具体专业内容。但是来到电子科大以后,马建东并没有将自己限制在计算机领域,而是想站在更高的角度来了解这些学科,从而发觉自己的内心所向。就这样,他参加了大一下学期的英才学院的纳新面试,经过重重选拔,他成功成为英才学院的一名新生。这为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一年半的电子信息大类培养后,马建东已经对各个学科所研究的领域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自己真正所感兴趣的方向——网络工程。“转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不光是因为它是我校的王牌学科,更多的是自己对网络工程方面的兴趣最为浓厚,所以选择转入了网络工程系。我在大学期间也主动了解了许多关于通信行业的研究方向和行业前景,感觉这类的工作很有意思。”马建东回忆到。进入网络工程系的马建东因为有了兴趣的介入在学习上更加如鱼得水,并始终在专业排名上名列前茅。

劳逸结合,全面发展

来到电子科大之后,马建东被成电的学习氛围深深打动。看到几乎没有空座位的图书馆,看到奋笔疾书的考研大军,看到为了理想的院校而学习努力的室友,他深知在这里学习的重要性。作为高考大省——山东省的一名考生,他将自己高中规律的作息安排搬移到了大学。除了平时的专业课程,他也十分重视哪些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白天没课的空档、晚自习是很好的学习时间,做好计划记清作业要求,好好把握一般没必要熬夜”他解释道“熬夜是个很不好的习惯,不光对身体不好,更重要的是会影响第二天的功课。”对于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的问题——计划做得好却执行力很差,他有着一套自己的解决办法。“我知道手机游戏和电脑游戏是对大学生最大的两个诱惑,因此我们不得不控制手机与电脑在时间上的浪费。对于我来说我习惯于把待办事项或者作业脑补成一个个游戏任务,给予自己完成任务时的成就感。”这种“假游戏任务”的学习方法,不光提高了他自己的执行力,还给他注入源源不断的信心。

但是任何人在学习的道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马建东亦如此。大二的时候,由于一开始没有及时调整好学习状态,他在一些课程方面听得云里雾里。并且他发现自己自学的速度似乎一直追不上老师的进度,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尤其是面临期末考试的时候,这个一开始的小雪球已经变为一个难以击破的大雪球了。但是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退,他劝自己不能放弃,开始每天从基础抓起,研读课本教材与和老师所讲的每一页PPT,他用别人打游戏休息的时间用来恶补之前所欠下的功课,终于搞懂了这些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在经过大量做题训练之后,成功让自己的成绩“起死回生”。虽然一些科目成绩不是很高,但相比于自暴自弃,这些分数没有让他的大三成为遗憾。“即使你之前成绩不理想,但只要你愿意努力,你都可以改变这糟糕的一切。”他坚定地说道。

除了学习,马建东还有丰富的课余生活。大一刚入校的时候他加入了学院辩论队,在之后的“成电杯”新生辩论赛上,带领学院辩论队成员一路过关斩将,问鼎决赛,并拿到最佳辩手的称号。“我很喜欢辩论,因为辩论不光需要个人能力,更注重团队合作和对新事物的关注和思考”他解释道,“辩论也给我带来了熟练的语言表达、信息处理与包容地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新生赛一战成名后,马建东又进入了校辩论队,代表学校进行比赛,还担任过辩论赛的评委、导辩等。

马建东还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平时喜欢跑步、游泳,特别是羽毛球、乒乓球、篮球都有着较高的水平。对于这些课余活动和学习,他也有着自己的见解:“课余生活和学习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做了感兴趣的事情,锻炼了身体,学习效率也会更高。相反玩手机和电脑游戏是耽误学习的核心,一定要控制好。一天的时间那么长,好好安排,学习和课余活动的时间还是很充沛的。”

明确目标,潜心科研

马建东对于网络的兴趣还要从两门专业课说起。一门是TCP/IP,很多有趣的实验、丰富的网络原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一门是段景山老师的网络软件设计课程,“这门课讲课时将理论、技能与思维方法相结合,让我掌握了winsocket网络编程的许多能力。”他解释道。正是这些特色课程,让马建东一步步走进了网络了世界,从此他的世界不再是只满足于课程成绩,更多的是对网络问题的深入研究。

“我觉得从事科学研究并不是一个有意识的决定,更多的是顺从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心。”马建东微笑着说道,“平时课程学习的作业、思考题、实验、期末论文都有机会迸发有意思的想法,保持自己对深入思考与探索的好奇心是最佳的动力。当你第一次为自己的想法疑惑与思考时,就是你开始学术研究的时刻。”因此他选择将很多课程扩展的部分作为自己的课题,和几乎每一位任课老师都有过热烈地讨论,这一点给很多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学应该不同于高中,虽然课程有期末考试,但这不是为了考试而存在的,更多是为了创新研究而存在的。”他补充说道。

但是科研的道路并非一路平坦,从一开始的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到漫长的研究过程,再到将发现写成论文,整个过程十分辛苦。“虽然整个科研道路是艰苦的,但从事自己感兴趣领域的研究也会充满快乐与成就感”他举例说道,“就像当我查文献的时候,我就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完全枯燥的工作。相反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会发现世界上总有与你一样的人对类似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思考,给予你指导与新的启发。”他发现当自己换了一种思考方式之后,整个过程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困难。正是这样的一种想法,让他在艰难的科研道路上不再感到枯燥无聊,让他在攀登学术高峰时步步为营,让他最终获得科研硕果。


清水河校区地址: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科研楼B区

邮编:611731 Email: xintong@uestc.edu.cn

电话:028-61830156 传真:028-61831665

学院官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