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21日,学院朝霞行动公益实践队前往山西省长治市开展暑期支教,两个分队分别在长治市沁县东风小学、黎城县黄崖洞镇中心小学开展为期两周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精彩课程、多元实践和走访调研等助力当地中小学生学习新知、拓展视野,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

暑日融真情,蝉鸣伴书声。沁县分队在东风小学充分发挥专业素养,运用基础知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设计了涵盖计算机、物理、手工、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心理与健康、语文等多学科的特色课程:生物科普则结合山西地方特色,倡导科学膳食和健康饮食;地理课程兼顾本土与世界,培养地域认同与全球视野;历史课程以创新形式传承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价值观念;心理与健康课程助力学生认识自我,学会管理情绪和释放压力;语文课程从诗歌、对联、文学赏析等多维度,增强学生文化素养。

在系列课程中,计算机初步、物理小实验以及手工制作等,作为特色课程受到小朋友们的一致喜爱。计算机初步以 Scratch 软件为载体,秉持“兴趣为主、循序渐进”原则,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课程设计采用“递进式”方法:先认识软件界面与用法,用“小猫过马路”引入基础控制,用“躲避老虎”融入逻辑判断,用“龟兔赛跑”巩固所学,用“打砖块” 综合应用并教授“克隆”与“变量”。课程让小学生们初步了解了编程逻辑,提升了逻系统思维与创造力。

手工制作以多样活动为载体,引导同学们探索多元世界。小老师们教授同学们折纸飞机与回旋纸飞机,讲解重心原理助其飞得更远,还开展了四折纸绘画游戏。地理课堂上,讲解各大洲民族习惯、风土人情,结合七大洲四大洋位置,指导同学们制作地球黏土模型和幻想星球模型;通过视频分享了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场景,讲述了宇航服的重要作用,教学用黏土制作太空人;从柿子生长环境等入手,指导制作盆栽。多样化课程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拓宽视野,提升动手能力与想象力。

在黄崖洞镇中心小学,黎城分队共开设了科学、国画、手工、历史等十几门课程,为30名小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课程体验。课程设置兼顾课内与课外,既有对课内重难点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预习,也有对课外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的趣味引入,再加上实验、手工、心理游戏等带来的多彩体验,不仅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也让他们充分领略到了不同学科的魅力。此外,实践队每天组织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乒乓球、跳大绳、踢足球等多个小分队在操场上各展风采,师生一同运动,共享体育带来的活力与快乐。

在黄崖洞镇两周的教学过程中,每位小老师都用心备课,分队队员相互配合,一人主讲、多人助教,查阅大量资料和视频,精心设置课堂环节,为兼顾课程知识性与趣味性而“苦想冥思”,努力让每位同学都能专注课堂、享受学习。比如队员韩铭轩将数学谜题与密室探险结合,孟怀洋将历史故事用小剧场表演的方式生动呈现,李欣童则将心理知识融入游戏……晚上十一点多,仍有小老师在教室备课。此外,队员们也会根据孩子们情况开展一对一和一对多辅导。队员李锐每次放学后,都会对四位同学开展英语辅导,樊如菊、马得飞、韩丰行也都在课后继续进行疑惑解答。

除了特色课程外,实践队还精心设计了日常管理和家校沟通机制,保障同学们的安全,并积极与家长、老师沟通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以更好地适应学生需求,助力学生成长。黎城分队的队员们每天都会收集同学们反馈的小纸条,包括大家的课堂收获、兴趣点和意见建议等。每天的纸条都会被小老师汇总并发到群里,供队员们参考调整。通过反馈环节,师生之间保持及时良好的沟通,也促进了课程教学的更好开展。沁县分队在每班设置正副班主任负责接送学生,开班第一节课确定班委及小组,设置助教维持秩序、答疑、拍照,通过群相册进行收纳,记录支教点滴;每日整理课程内容发布在家长群,使家长们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发布学情调研问卷,根据反馈调整课程设置,以提升教学质量。

黄崖洞镇中心小学校长岳建芳走进几位小老师的课堂,对教学质量和互动效果给予了高度肯定。7月20日,在学校召开的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会上,学校领导和老师逐一听取了队员的工作汇报,校长再次对支教队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与朝霞行动公益实践队深化交流合作。看到孩子们的积极变化,家长们也纷纷向支教队表达了感谢,他们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更多期待。

7 月 21 日,沁县分队在东风小学开展的“朝霞映亮东风校,电科情满沁州夏”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实践队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汇报总结大会为此次暑期支教实践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大会包含开场致词、学生现场展示、学生和家长代表发言、老师汇报总结、师生朗诵、颁奖与纪念、大合唱及闭幕仪式等环节,全面总结了两周教学的点点滴滴,得到了支教地学生、家长及领导的一致好评。


通过本次支教活动,朝霞行动公益实践队帮助沁县东风小学、黎城黄崖洞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学习科技知识、点亮科技梦想,实现了专业知识向教学实践的转化。队员们提升了组织协调、沟通应变能力,深化了对教育责任的理解,也践行了学校“求实求真、大气大为”校训精神,展现了信通学子的社会担当,为校地公益合作续写了温暖篇章。
暑期支教活动如同一束微光,在乡村教育的沃土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以实际行动唤起社会对乡村基础教育的关注。相信这份温暖与力量将持续传递,吸引更多人投身乡村教育的帮扶实践中,让更多孩子的梦想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