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能力跟踪评估及帮扶实施办法
为保障学院各专业能够对学生全过程学习进行评估和评价,使得任课教师可针对学生反馈,改进教学方法,促使每位学生达成课程目标,从而确保毕业要求达成。同时针对重点学生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对困难学生进行帮扶和指导,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机构
组 长:教学副院长
成 员:学生跟踪及社会评价工作组
秘书处:本科教务管理办公室
二、面向对象
大一至大四在校生
三、跟踪评估方式
1、学生成长跟踪评价
测量学生的年度成长情况,跟踪学生培养全过程,了解学生德育、能力的增值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投入、学校的教学效果以及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等,学校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麦可思实施学生成长评价项目,形成《学生成长评价报告》。
2、课程学习跟踪评估
根据《电子科技大学普通本科生课程成绩管理办法》、《关于强化学习过程考查、规范课程成绩评定的通知》,以任课教师为主体对学生加强过程性评价,同时教务管理办公室定期检查各课程组过程性评价开展情况,可包括平时作业、研讨、课程设计、实验、期中考试(或随堂测验)、MOOC成绩、期末考核等,并在学期末收集并整理各个教学班过程性评价依据、成绩、考核内容等材料,督促任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过程跟踪并对学生课程目标的达成进行评价。
3、实验实践教学跟踪评估
加强实验教学等过程管理,强调实验教学等设计性、挑战性的特点,重点考察学生在实验设计、方案研讨、项目实施、验证及答辩环节的表现。在专业实习环节强化过程管理及过程跟踪,企业工程师与学校导师联合检查学生的实训进度和效果,对课程目标进行对照评估,及时调整实训内容与指导。在毕业设计方面,从选题、开题、初期检查、中期检查、论文评审、终期答辩等环节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并对学生阶段性的能力达成情况进行评估,由教务管理办公室收集评价结果并反馈至指导教师。
4、师生座谈会
每学期由教务管理办公室与学生科组织实施,中期阶段邀请各年级学生代表各专业课任课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对课程、学习、任课教师提出建议和问题反馈。形成会议纪要,并提交给工作组、系主任、相关课程负责人,课程组针对学生反馈意见,召开课程研讨会,解决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5、学业预警谈话
每学期初由教务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学籍清理,并整理学业预警名单。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根据学业预警名单进行谈话,了解学生对学业问题的反馈及困难,通过谈心教育、分析原因、指导制定学习计划、签订学业承诺计划书,及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毕业要求。
6、课堂巡视跟踪评估
教师的授课情况由学校学院两级质量督导组以及学院领导听课共同完成,并对课堂到课情况进行抽查;各课堂的到课学习情况由学工部所设巡视勤工俭学岗位进行检查;学院辅导员则定期到课堂查看学生到课情况。学生课堂巡视结果反馈到学院,学院则会根据巡视结果联合学生科、教务管理办公室、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协调和督促改进。
7、学业情况调查
课程学习情况调查由教务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每学期一次,目标是了解专业核心课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及课程意见反馈,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盲区,反馈至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估,对教师教学进行反馈修正。
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实施,每年一次,针对大一至大四在校生抽取25%的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过程质量和在校满意度。工作组重点了解学生对于学生过程的意见反馈,对学生过程进行评估,并将有关问题反馈至系主任、课程组。
8、学生综合素质跟踪评价
学院组织专任教师对学生参与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央高校业务经费等项目在申请、设计、实验等环节,过程中报告、软硬件开发、测试或演示等,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奖学金评定、推荐免试研究生评定等对在校生学习表现进行评估,评估学生基础性素质和发展性素质,基础性素质分由专业理论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身心素质构成,发展性素质由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课外文化素质三个模块构成。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达成情况。评估内容反馈至系主任,检查学生在毕业要求方面达成不足的地方,在后续的课程教学中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和帮扶。
四、评估结果使用
工作组汇总问题提交给专业负责人和课程组负责人,组织专题研讨,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落实在各个教学环节的改进中,并通过一定的帮扶措施帮助学业有困难的同学,保障每位同学能够达成毕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