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见到常亮老师的时候,老师正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专心工作,这就是常亮老师的日常:永不止步的科研和持续不断地努力。常亮老师长期致力于微处理器及人工智能处理器芯片设计与研究,成功完成了多款芯片的流片工作,其研究涉及高能效计算硬件架构、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存储器和存内计算芯片等领域,担任多个国际会议TPC Member和Session Chair, 担任IEEE TVLSI,TCAS I/II,TBIOCAS等学术期刊固定审稿人。在ISSCC、MICRO、IEE...
2021.12.03"笔下有墨,眼里有光”,用这八个字形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姚佰承教授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作为代表电子科技大学首次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的青年教授,三十而已的他,以石墨烯为剑,光频梳为枪,一直奋战在光纤光学相关科学探究的第一线。下面便是他从学生到教师,这十几年来的拼搏故事。砥砺前行,爱国青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姚佰承始终谨记着自己的党员身份。在学生时代,他至今难忘两次发生在四川的地震。2008年,当汶川地...
2021.09.26导师是研究生成长成才路上最离不开的人。指导科研,讲授课程,兼顾传道受业与解惑。当时光倒回,看似无所不能的导师其实也曾是青涩懵懂的少年。或许和我们一样,他们也曾面对科研两眼抓瞎,也曾在他乡深造感到迷茫孤单,但也曾在导师的帮助下,度过了一道道的难关。为构建和谐导学关系,营造和谐导学氛围,信通学院每月将推出“师话师说”专栏,探索学院青年教师在研究生阶段与导师相处的点点滴滴,从学生成长为导师的他们,又...
2021.05.20【编者按】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筑梦育人使命。过去一年,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发展势头良好,各项事业高位求进。近日,《关于表彰2019-2020年度教职工校级荣誉的决定》公布,一批在抗疫、教学、思政、科研、人才工作、国际交流、校友工作、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获得表彰。新闻中心采访报道了部分获奖个人和集体,分享他们为“成电梦”“中国梦”努力奋斗的故事。在2019—2020年度...
2020.09.09研究生课程《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与算法》在线开课两周了,效果还不错!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万群教授高兴地说,“开课前有心理压力,开课后尝到了甜头!” 这门课程面向的是学院2019级研究生。万群教授这学期带了一个教学班,上限人数是140人。正式上课后,发现在线课堂的“教室”里常常进来160多人。 显然,在线课堂为学生“蹭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教学视频在线回放也可以在更大范围惠及更多的学生。对此,他的...
2020.03.31 在线课程怎么上?信通学院阎波教授也曾面临困惑和焦虑,但经过充分准备,正式开课那天,她发现网上网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要准备充分,完全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对她而言,上网并不是一道坎,而是重新认识教学、深入思考教学本质的一种新途径。 回首近一个月的准备经历,她说:“为了适应好在线教学,老师们重新变成了‘小学生’。纷杂而充实的学习,应了那句‘网课欢乐多’的箴言,也意外地促使我们再次...
2020.03.10从上世纪50年代只有国家机关才有电话,到现在人人都有手机;从80年代网络通信零基础,到光纤宽带进万家,手机上网看视频……通信事业发展之迅猛,用日新月异形容并不为过。 这一切是李乐民195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开始学习“电讯”学科的时候根本无法想象的,但也是他一直孜孜追求的。 屈指算来,李乐民与通信结缘已经69年。这69年里,他为中国通信事业做出了自己的应有贡献。回顾从事通信教学科研的一辈子,李乐民说,通...
2019.09.01记2018-2019学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得主、信通学院曾辽原副教授“生活处处是坑,处处皆是‘财富’。从今天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挖矿。”开课之初,站在讲台前,曾辽原总是这样充满激情又幽默地说,大手一挥,好像拨开了那上方笼罩的迷雾,把区块链展现给学生看。从课内到课外,他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从幻想到实践,他带领学生把区块链带入课堂;从整体到局部,他指引学生学习和科研的方向。曾辽原说:我只是一个引...
2019.06.06